杂技天鹅为什么不在广东起舞
2016-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杂技“天鹅”为什么不在广东起舞?
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新创的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将从25日起在上海大剧院连演20场,场次之多破国内杂技演出最高纪录。《天鹅湖》在去年的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上一举摘得10项大奖。一时间,这台杂技芭蕾舞剧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演出商预约频繁。但是,相比在省外乃至海外火爆的情形,它在省内市场营销方面却远不尽如人意,至今还没有在广东公然演出的计划。这类“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引人深思。 杂技对接芭蕾不再“单打独斗” 中国传统杂技强调“玩的就是心跳”,在寻求惊险刺激的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不免忽视了艺术观赏性,技能有余美感不足。而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中国古老的杂技技艺与西方高雅的芭蕾成功对接,革新了传统杂技小品的表演情势。该剧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原剧剧情,同时用柔术、蹦床、大跳板等串连起20多个国际金奖杂技节目。这样,杂技第一次有了故事,有了人物,有了感情体验和表现,技巧性和观赏性两全其美。除芭蕾表演,杂技《天鹅湖》还特别设计了很多魔术场景和滑稽小丑的表演和穿插,丰富了杂技舞台的内容。 以往杂技多为一个个几分钟的小节目“单打独斗”,表演内容缺少整体性。杂技《天鹅湖》则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整整100分钟演绎的是一个现代版的童话故事。这类晚会化、主题化的杂技演出极受观众欢迎。除杂技《天鹅湖》,广州杂技团以5行动主题的大型杂技晚会《金木水火土》也前后在澳大利亚、中南美洲演出,获得很好的效益。 另外,中国传统杂技强调“平中见奇”,表演道具极少,因此对技能要求很高。但是年复一年都如此,观众未免也觉得“平平无奇”。所以这次杂技《天鹅湖》不但在表演形式上与舞蹈相融,在舞台布置、音响效果、服装和灯光设计和道国际白癜风医院具上都下了大工夫,加入影视、美术、音乐等艺术因素,从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变成综合艺术会否失去个性? 中国杂技已有2700年历史,近年来更是在国际上屡获大奖。杂技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但是,杂技演化成综合性舞台艺术,会否失去杂技的个性呢?各种艺术门类的界限被模糊了到底是好是坏?这也是各种艺术门类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当初,新编粤剧《花月影》在表演形式上作出了很大突破,演员略带夸大的走台步代替了传统的“水袖”,表演更趋柔美,现场配乐的不是传统民族乐团,而是交响乐队。该剧上演时也是喝彩声与质疑声并存,有人怀疑这还是不是原汁原味的粤剧。但事实证明,白癜风遗传这些改革很受市场欢迎,“南国红豆”也因此出现出新的独特魅力。 杂技发展既要保持它的灵魂――技巧性,还要增加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而这次《天鹅湖》杂技与芭蕾的结合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不但要出精品还应开辟市场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戴武琦认为:广东杂技界还停留在“产品经济阶段”,只管创作,不管市场,缺少必要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广东各杂技院团组织的结构中,也没有专门负责营销的部门。领导层中有书记、团长、行政副团长等,就是没有营销副团长。杂技团对创作目标、观众群体和市场定位缺少仔细的研究,不了解观众,不了解市场,更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市场。盲目生产、不懂宣扬致使杂技演出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比之下,国外杂技团体营销手段则相当成熟,也非常重视观众群的培养。戴武琦说,以澳大利亚马戏团为例,他们常常约请学生来到训练场所,每一个演员和10个学生成为朋友,一起玩翻跟头等游戏,培养他们对马戏、杂技的兴趣。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成功的例子很值得中国杂技团学习。1980年广州战士杂技团第一次到加拿大演出时,加拿大国内的杂技水平其实不高,其成员都是一些街头表演艺人。后来该团约请了3批中国杂技教练培养他们的团员,并约请中国杂技演员到加拿大专门表演中国杂技,短短几年间,太阳马戏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戏团,共有5个杂技团同时在世界各地演出,年收入高达2亿多美元。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水平的杂技团基本上终年在国外演出,国际演出市场到处活跃着中国杂技演员的身影,一个团出国演出半年,收入就有100多万美元,杂技演出每一年赚取的外汇占我国艺术团体国际商演总外汇的80%。但是,广东的杂技团闯荡国际市场时,常常将运作和经营的工作交给了国外老板,这样虽然避免了风险,却减少了自己的收益。戴武琦认为,广东的杂技团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单单要出精品,还要开辟市场。 本报 张燕驰 实习生 郭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