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题
2021-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医医院痤疮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4.html
常见症状
一、选择题
1.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37℃B.36~37℃C.36.3~37.2℃D.36.5~37.5℃E.36.5~37.7℃
2.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
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C.低热→高热→高热
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E.低热→高热→中等热
3.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颅脑损伤B.变态反应C.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E.感染
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
A.张弛热B.波状热C.稽留热D.间歇热E.不规则热
5.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病毒B.肺炎支原体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
6.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
A.立克次体B.变态反应C.肺炎衣原体D.螺旋体E.病毒
7.男30岁,淋雨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咳铁锈色痰,口唇处可见疱疹,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B.急性肾盂肾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支气管炎E.大叶性肺炎
8.出现持续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部闷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B.肋间神经痛C.食管炎D.自发性气胸E.心包炎
9.胸痛并向左肩左前臂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B.纵膈疾病C.急性胸膜炎D.心绞痛E.食管炎
10.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部放射,提示:
A.肠炎B.阿米巴痢疾C.胃炎D.胆囊炎E.胰腺炎
11.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饭后疼痛,服碱性药物可缓解,提示:
A.胃溃疡B.十二指肠溃疡C.食道炎D.胰腺炎E.胆囊炎
12.女性病人停经后突发剧烈腹痛应首先想到:
A.急性肾盂肾炎B.肝破裂C.脾破裂D.异位妊娠破裂E.急性膀胱炎
13.头面部阵发性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
A.脑供血不足B.三叉神经痛C.偏头痛D.肌紧张性头痛E.高血压病
14.阑尾炎的疼痛特点:
A.上腹痛B.转移性右下腹痛C.左下腹痛D.右下腹痛E.下腹痛
15.上腹进行性疼痛伴黄疸可见于:.
A.消化性溃疡B.胰腺癌C.胆囊炎D.胰腺炎E.慢性胃炎
16.下列哪项是引起头痛的全身性疾病?
A.贫血B.偏头痛C.三叉神经痛D.脑供血不足E.脑外伤后遗症
17.下列哪项是引起头痛的颅外病变?
A.脑震荡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栓塞D.脑膜炎E.颅骨肿瘤
18.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空腹痛或夜间痛,吃食物或服碱性药物可缓解,提示:
A.胆囊炎B.十二指肠溃疡C.胃溃疡D.胰腺炎E.肝炎
19.胸痛多在休息时发生,活动时或转移其注意力可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胸膜炎D.心脏神经症E.心绞痛
20.服用麦角胺后头痛可迅速缓解的疾病是:
A.肌紧张性头痛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偏头痛D.舌咽神经痛E.颅脑肿瘤
21.一侧腹部疼痛并向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放射,最可能是:
A.胰腺炎B.阑尾炎C.胆石症D.肾及输尿管结石E.病毒性肝炎
22.男19岁,突发脐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并逐渐转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右下腹局部压痛。最可能是:
A.急性阑尾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胃穿孔D.胆道蛔虫症E.胆结石
23.胸腔.腹腔.盆腔内脏器官病变引起的腰背痛主是由哪项所致:
A.侵犯腰肌B.累及皮肤C.牵涉痛D.累及脊柱E.以上都不是
24.突发剑突下钻顶样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蛔虫症B.胆石症C.急性病毒性肝炎D.胆道蛔虫症E.胆囊炎
25.下列哪项是引起胸痛的胸壁疾病:
A.肋间神经炎B.自发性气胸C.胸膜肿瘤D.胸膜炎E.肺癌
26.带状疱疹的胸痛常是:
A.撕裂痛B.压榨痛C.闷痛D.刀割样痛E.绞痛
27.女65岁,近3年来常于餐后平躺时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口服吗叮啉有效,最可能是:
A.心绞痛B.胸膜炎C.胃溃疡D.十二指肠溃疡E.反流性食管炎
28.男50岁,大量饮酒后突发左上腹痛,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提示:41-45EACBE
A.急性阑尾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急性胃炎E.胃癌
29.女58岁,近1月来经常腹痛腹泻,粪便呈果酱样伴腥臭味,右下腹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B.胰腺炎C.阑尾炎D.食物中毒E.阿米巴痢疾
30.腹痛伴里急后重可见于:
A.肠结核B.结肠癌C.伤寒D.副伤寒E.急性细菌性痢疾
31.咳大量脓臭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肺脓肿B.慢性支气管炎C.大叶性肺炎D.支气管哮喘E.肺结核
32.咳铁锈色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肺脓肿B.支气管哮喘C.大叶性肺炎D.慢性支气管炎E.慢性咽炎
33.咳嗽与咳痰疾病中,下列哪些疾病最常见:
A.中枢神经系统疾病B.呼吸道疾病C.胸膜疾病D.心血管疾病E.消化系统疾病
34.大量恶臭痰,静置后分三层见于:
A.肺结核B.肺癌C.肺脓肿D.急性支气管炎E.支气管哮喘
35.下列哪项可引起金属音调咳嗽:
A.纵隔肿瘤B.声带炎C.喉炎D.喉结核E.喉癌
36.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A.心包炎B.肺梗塞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D.房间隔缺损E.右心衰竭37.咯血在临床上最常见于:
A.肺脓肿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结核D.肺癌E.支气管扩张
38.每天咯血量为多少时属于大量咯血:
A.mlB.mlC.ml~mlD.mlE.0ml
39.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见于:
A.喉头水肿B.左心衰竭C.肺癌D.气胸E.胸骨骨折
40.呼吸困难病人出现“三凹征”,提示:
A.肺部炎症B.胸膜炎C.气管、大支气管阻塞D.小支气管阻塞E.肺结核
41.库斯莫尔大呼吸最常见于:
A.神经症B.心源性呼吸困难C.血源性呼吸困难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肺源性呼吸困难
42.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突发呼吸困难和哮鸣音,下列哪种情况最多见:
A.膈肌运动受限B.神经肌肉疾病C.胸廓疾病D.肺疾病E.气道阻塞
43.下列哪项可引起混合性呼吸困难:
A.气管异物B.喉痉挛C.气胸D.支气管哮喘E.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4.下列哪项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A.急性喉炎B.气管异物C.急性会厌炎D.支气管哮喘E.喉水肿
45.5岁男孩,在家中玩耍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部青紫,“三凹征”阳性,并听到单一高调的哮鸣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气管异物B.急性喉炎C.支气管哮喘D.急性支气管炎E.急性左心衰竭
46.女40岁,半月来常于夜间睡眠时憋醒,伴咳嗽.咯粘液痰.气喘,两肺底闻及湿罗音,该表现属于:
A.肺源性呼吸困难B.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C.中毒性呼吸困难D.血源性呼吸困难
E.心源性呼吸困难
47.皮肤粘膜发绀时,其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
A.50g/LB.40g/LC.30g/LD.20g/LE.10g/L
48.紫绀出现急骤,病情严重,氧疗无效,静脉血呈深棕色,亚甲蓝可使紫绀消退,见于:
A.高铁血红蛋白血症B.硫化血红蛋白血症C.肺性紫绀D.心性紫绀
E.混合性紫绀
49.紫绀伴杵状指可见于:
A.先天性心脏病B.气胸C.肺炎D.胸腔积液E.休克
50.下列哪种疾病出现中心性紫绀:
A.右心衰竭B.法洛四联征C.缩窄性心包炎D.严重休克E.血栓性静脉炎
51.心悸伴晕厥或抽搐最常见于:
A.I度窦房传导阻滞B.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甲状腺功能亢进D.心脏神经官能症E.急性失血
52.心悸伴消瘦及出汗可见于:
A.感染性心内膜炎B.心包炎C.心肌炎D.心脏神经官能症E.甲状腺功能亢进
53.呕吐大量隔夜宿食可见于:
A.急性胃炎B.慢性胃炎C.消化性溃疡D.急性肝炎E.幽门梗阻
54.呕吐伴眩晕、眼球震颤可见于:
A.脑震荡B.脑溢血C.脑梗塞D.前庭器官疾病E.眼病
55.呕吐物多且有粪臭味者多见于:
A.幽门梗阻B.十二指肠淤积症C.小肠梗阻D.胃潴留E.胃癌
56.下列哪项引起的呕吐为反射性呕吐:
A.幽门梗阻B.脑膜炎C.脑炎D.妊娠E.尿毒症
57.呕血最常见的疾病是:
A.消化性溃疡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胃癌D.急性胃粘膜病变E.慢性胃炎
58.便血伴里急后重可见于:
A.胃癌B.败血症C.小肠疾病D.肝癌E.直肠癌
59.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可见于:
A.消化性溃疡B.急性细菌性痢疾C.肠结核D.小肠血管畸形E.结肠癌
60.黑便并蜘蛛痣和肝掌可见于:
A.直肠癌B.胃癌C.溃疡性结肠炎D.门脉高压胃病E.胆管癌
61.女45岁,排便疼痛伴鲜红色血便3天,出血最可能来自:
A.胃B.直肠C.空肠D.降结肠E.十二指肠
62.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
A.2周B.3周C.1月D.2月E.3月
63.下列那种疾病所致腹泻可伴重度脱水:
A.霍乱B.溃疡性结肠炎C.肠结核D.慢性细菌性痢疾E.吸收不良综合征
64.下列哪项提示阿米巴痢疾:
A.柏油样便B.果酱样粪便C.粘液脓血便D.洗肉水样粪便
E.粘液便,无病理成分
65.属于典型分泌性腹泻的是:
A.服用硫酸镁B.甲状腺功能亢进C.霍乱D.溃疡性结肠炎E.吸收不良综合征
66.那种疾病所致的腹泻不属于渗出性腹泻?
A.肠结核B.Crohn病C.胃泌素瘤D.细菌性痢疾E.溃疡性结肠炎
67.下列引起腹泻的疾病中哪项是肠道非感染性病变:
A.肠结核B.慢性阿米巴痢疾C.伤寒D.溃疡性结肠炎E.血吸虫病
68.男30岁,2天前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痢疾B.急性胰腺炎C.急性阑尾炎D.急性食物中毒E.急性细菌性痢疾
69.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应是:
A.>1.7μmol/LB.>17.1μmol/LC.>34.2μmol/LD.>68μmol/L
E.>μmol/L
70.旁路胆红素不包括:
A.过氧化物酶B.细胞色素氧化酶C.幼稚红细胞D.肌红蛋白E.衰老红细胞
71.引起黄疸的疾病中,下列哪项不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海洋性贫血C.伯氨喹啉引起的溶血
D.新生儿溶血E.蛇毒引起的贫血
72.下列那种疾病可引起肝细胞性疾病黄疸?
A.蚕豆病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C.毛细胆管型炎病毒性肝炎D.胆总管结石
E.中毒性肝炎
73.全身黄疸,粪便呈白陶土色,可见于:
A.胰头癌B.溶血性贫血C.钩端螺旋体病D.肝硬化E.重症肝炎
74.血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下降,粪便颜色加深,提示:
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胆汁瘀积性黄疸D.Roter综合征E.核黄疸
75.下列哪项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瘀积性黄疸:
A.尿胆原定性和定量检查B.有无血红蛋白尿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D.皮肤粘膜颜色E.尿胆红素阳性
76.男性,68岁,3月前出现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深,皮肤瘙痒,消瘦明显,最可能是:
A.病毒性肝炎B.肝硬化C.胰头癌D.胆道蛔虫病E.胆石症
77.多尿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首先应考虑:
A.泌尿系结石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尿崩症D.糖尿病E.膀胱癌
78.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B.休克C.急性肾炎D.重度失水E.前列腺肥大
79.膀胱刺激征伴寒战.高热.腰痛,首先应考虑:
A.尿毒症B.急性肾炎C.急性膀胱炎D.急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炎
80.血尿最常见的原因:
A.钩端螺旋体病B.盆腔炎C.运动后血尿D.泌尿系结石E.泌尿系外伤
81.尿三杯试验中如三杯尿中均有血液,可能病变在:
A.前尿道B.膀胱颈C.后尿道D.上尿道E.膀胱三角区
82.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多见于:
A.膀胱炎B.肾肿瘤C.膀胱癌D.前列腺增生症E.神经源性膀胱
83.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mlB.mlC.mlD.mlE.ml
84.血尿伴排尿时痛,尿流突然中断或排尿困难见于:
A.肾结石B.膀胱结石C.前列腺炎D.肾炎E.肾盂肾炎
85.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左心衰竭B.右心衰竭C.渗出性心包炎D.缩窄性心包炎E.心绞痛
86.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的发病机理是:
A.淋巴回流受阻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毛细血管内滤过压升高E.钠和水潴留
87.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的疾病是:
A.急性肾炎B.肾病综合征C.右心衰竭D.经前期紧张综合征E.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88.肾源性水肿者,其水肿常先出现于:
A.下肢B.全身C.眼睑D.胸腔E.腹腔
89.心源性水肿者,其水肿常先出现于:
A.腹腔B.眼睑C.全身D.胸腔E.人体的最低部位
90.水肿的产生机理不包括:
A.钠、水潴留B.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E.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
91.下列哪项不居于全身性水肿:
A.心源性水肿B.肝源性水肿C.营养不良性水肿D.肾源性水肿E.过敏性水肿
92.下列哪项可引起局部水肿:
A.右心衰竭B.丝虫病C.营养不良D.肾病综合征E.肝硬化
93.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称为:
A.嗜睡B.意识模糊C.昏睡D.浅昏迷E.深昏迷
94.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B.吗啡类中毒C.巴比妥类中毒D.有机磷农药中毒E.毒蕈类中毒
95.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可见于:
A.颠茄类中毒B.有机磷农药中毒C.酒精中毒D.氰化物中毒E.癫痫
96.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A.各种刺激无反应B.不能唤醒C.无自主运动D.深浅反射均消失E.大小便失禁
97.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败血症B.脑出血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名词解释
1.症状
2.体征
3.稽留热
4.弛张热
5.间歇热
6.波状型
7.回归热
8.牵涉痛
9.咳痰
10.咯血
11.呼吸困难
12.三凹征
13.心源性哮喘
14.发绀
15.肠源性紫绀
16.心悸
17.呕吐
18.呕血
19.柏油便
20.腹泻
21.黄疸
22.隐性黄疸
2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4.眩晕
25.膀胱刺激征
26.水肿
27.晕厥
28.意识障碍
29.嗜睡
30.谵妄
三、填空题
1.正常人腋窝温度为;口腔温度为;直肠温度为。任何原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
2.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4.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5.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6.根据病因发热可分为发热和发热两大类。
7.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
8.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次左右,呼吸每分钟增加约次。
9.稽留热常见于、、等疾病。
10.头痛同时伴随有剧烈呕吐者提示为,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或;头痛伴脑膜刺激征提示或。
11.某患者胸部发现成簇水泡沿一肋间分布,并有剧烈灼样胸痛,提示。
12.某患者胸骨后压窄性窒息感,发作时间短暂,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提示该患者为。
13.疼痛按发生的部位及传导途径不同可以分为、、、。
14.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咳嗽伴有痰液称为。
15.咳砖红色胶冻样血痰见于肺炎。
16.“三凹征”即.______.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见于严重的呼吸困难。
17.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以内;慢性腹泻病程。
18.集体中暴发或多人短期内先后发生腹泻,提示为_。
19.阿米巴痢疾粪便呈____________,细菌性痢疾粪便呈______________,霍乱粪便呈_____________.
20.呕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21.腹泻的发生机制,按病理生理角度分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2.幽门以上部位出血一般既有______又有______。幽门以下部位出血一般而仅有。
23.呕吐物含多量胆汁提示梗阻平面在_____________。
24.溶血性黄疸以_胆红素升高为主;胆汁淤积性黄疸以_胆红素升高为主。
25.呕血量多且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短则血色;呕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出物为。
26.出现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量达以上,出现呕血说明胃内积血量达。
27.发绀是由于血液中_____________所致。
28.心悸伴消瘦及出汗可见于_____________。
29.水肿按部位可分为_水肿和_水肿,按性质可分为_水肿和_水肿。
30.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疾病。
3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者,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所致,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
时,即可出现发绀。
33.全身性水肿因病因不同分为、、、和。
34.呼吸困难伴咳脓痰较多者可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5.呼吸困难伴血性泡沫样痰见于____________。
36.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的发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周围性发绀的特点是常见于____________,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体端使其温暖,发绀即可消失。
38.血液中当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时可引起发绀,这些物质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9.呕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40.昏迷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和反射等功能,以及任何刺激均不能使病人。
41.深度昏迷意识,全身肌肉,对各种刺激,深.浅反射,机体仅能维持最基本的功能。
42.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3.从发生机制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_________________者。
45.判断咯血量,每日___________为小量咯血,__________为中等量咯血,__________为大量咯血。
46.离心沉淀后尿液,镜检下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__________即为血尿。
47.咳嗽是一种__________反射动作。48.脓痰有恶臭味者,提示有__________感染。
49.心绞痛除出现__________疼痛外,还可放射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简述临床上发热的原因。
2.简述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3.简述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临床特点。
4.试述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5.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
6.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有何区别?
7.简述腹泻的发病机制。
8.试述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的鉴别要点。
9.试述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10.试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E3.E4.C5.D6.B7.E8.A9.D10.D
11.A12.D13.B14.B15.B16.A17.E18.B19.D20.C
21.D22.A23.C24.D25.A26.D27.E28.C29.E30.E
31.A32.C33.B34.C35.A36.C37.C38.B39.B40.C
41.D42.E43.C44.D45.A46.E47.A48.A49.A50.B
51.B52.E53.E54.D55.C56.A57.A58.E59.B60.D
61.B62.E63.A64.B65.C66.C67.D68.E69.C70.E
71.B72.E73.A74.A75.A76.C77.D78.C79.D80.D
81.D82.C83.D84.B85.B86.B87.E88.C89.E90.D
91.E92.B93.C94.A95.B96.D97.B
二、名词解释
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4.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5.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6.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7.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8.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
9.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10.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体外。
1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2.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13.急性左心衰竭时,夜间出现极度呼吸困难,气喘.紫绀.躁动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哮鸣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称为“心源性哮喘”。
14.发绀: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而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
15.肠源性紫绀: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产生的紫绀。
16.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大和心律失常有关。
17.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18.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9.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亚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便。
20.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1.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2.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u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的黄疸者。
2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4.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25.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的合称,见于尿路炎症.结石等。
26.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27.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28.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29.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性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去除刺激后很快又再入睡。
30.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二、填空题
1.36~37℃36.3~37.2℃36.5~37.7℃发热
2.稽留热型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间歇热型波状热型回归热型不规则热型
3.外源性内源性
4.37.3~38℃38.1~39℃39.1~41℃41℃以上
5.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6.感染性非感染性
7.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8.~4
9.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10.颅内压增高感染性疾病青光眼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
11.带状疱疹
12.心绞痛
13.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深部痛
14.干性咳嗽湿性咳嗽
15.克雷伯杆菌
16.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性
17.两个月超过两个月
18.食物中毒
19.暗红色果酱样粘液脓血便米泔水样
20.消化性溃疡肺结核
21.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
22.呕血黑便无呕血黑便
23.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
24.非结合结合
25.鲜红或暗红咖啡渣样棕褐色
26.60ml~ml
27.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28.甲状腺功能亢进
29.全身性局部性凹陷性非凹陷性
30.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1.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
32.绝对含量增多50g/L
33.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水肿
34.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
35.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
36.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混合性发绀
37.肢体末稍与下垂部位
38.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
39.恶心干呕呕吐
40.丧失障碍苏醒
41.全部丧失松弛全无反应均消失
42.急性喉头水肿气道异物大块肺栓塞自发性气胸
43.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液病
44.2个月
45.ml~mlml以上
46.3个以上
47.保护性48.厌氧菌
49.心前区,胸骨后左肩左臂内侧
四、问答题
1.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有: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大手术后;②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④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中暑.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心绞痛多在心前区与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亦可放射至左颈部与面颊部,呈压榨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发作时间短暂,常在劳累.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时诱发,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醇酯可缓解。
3.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变化快.病情重.先腹痛后发热等特点,大多属外科范围。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胃肠穿孔.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腹痛具有起病缓.病程长.时轻时重等特点,大多属内科范围。常见的疾病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肝脓肿.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慢性细菌性痢疾等。
4.答: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见下表: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出血基本病因
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症.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等
出血先兆
喉部痒.咳嗽.胸闷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出血颜色
多鲜红
多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液内混有物
气泡.痰
食物残渣.胃液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出血后情况
痰中有血,无黑便
伴有黑便,痰中无血
5.(1)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吸气特别费力,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可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喉鸣。
(2)呼气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呼气特别费力.呼气延长而缓慢或双呼气,常伴有干啰音。
6.(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特点为发绀呈全身性,除四肢和颜面外,还累及粘膜和躯干的皮肤;发绀的部位温暖;局部虽经加温和按摩,发绀仍不消退。(2)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发绀为局部性,常见于肢体的末梢部位和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口唇;发绀部位的皮肤冰冷;局部经加温和按摩后,发绀即可消退。
7.①分泌性腹泻:肠粘膜分泌增多;②渗透性腹泻:肠腔内渗透压升高;;③吸收不良性腹泻:肠粘膜吸收障碍;④渗出性腹泻:肠粘膜渗出过多;⑤动力性腹泻:肠蠕动过快。
8.答: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的鉴别见下表: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项目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
TB增加增加增加
CB正常增加明显增加
CB/TB<15~20%>30~40%>50~60%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缺如
ALT.AST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
ALP.GGT正常增高明显增高
PT正常延长延长
对VitK反应无差好
胆固醇正常轻度增加或降低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正常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正常
9.答: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见下表: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从眼睑.面部开始延及全身
发展快慢
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常较迅速
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移动性小
软而移动性大
伴随症状
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等。
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10.根据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和谵妄。
(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性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去除刺激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发生障碍。
(3)昏睡是较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轻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尚存在;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尚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③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肌肉松弛,深.浅反射消失。
(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问诊和病历书写
一、选择题
1.病史中最重要的是:
A.个人史B.婚姻史C.家族史D.既往史E.现病史
2.不属于现病史内容的是:
A.手术史B.起病时的情况C.病情的发展与演变D.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
E.诊治经过
3.病人嗜好烟酒茶等习惯属于:
A.主诉B.家族史C.过往史D.个人史E.现病史
4.对主诉的正确理解是:
A.症状加持续时间B.体征加持续时间C.病名加持续时间D.症状和体征加持续时间
E.症状,体征和病名加持续时间
5.诊断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
A.详细的问诊B.全面体检C.实验室检查D.心电图检查E.影像检查
6.病史的主体部分是:
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个人史E.家族史
7.有关问诊不正确的是:
A.危重病人扼要询问后先抢救B.要使用通俗的语言
C.小儿或昏迷病人可询问监护人或知情者D.要全面了解、重点突出
E.要给病人一定的暗示
8.问诊方法不正确的是:
A.避免重复提问B.避免诱导或暗示病人C.首先有礼节的自我介绍
D.尽量使用医学术语E.从一般性问题开始提问
9.婚姻史的内容不包括:
A.有无淋病、梅毒等性病接触史B.夫妻关系C.性生活D.配偶健康状况
E.病人婚否
10.下列不符合主诉要求的是:
A.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年,加重2年B.活动后心慌气短2年,下肢水肿半月
C.反复发作的右侧头痛D.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3年,2小时前呕血约ml
E.尿急、尿频、尿痛2天
11.下列哪项是属于暗示性提问或逼问?
A.您哪儿不舒服?B.您腹痛有多久?C.您什么时间开始起病的?
D.您的大便是黑色的吗?E.您曾经有过类似的腹痛吗?
12.问诊时不恰当的提问是:
A.什么情况疼痛加重?B.发病后用过那些药物?C.多在什么情况下发病?
D.您的尿液是红色的吗?E.您哪儿不舒服?
13.下列哪项属现病史内容:
A.社会经历B.职业及工作条件C.习惯嗜好D.生育史E.诊疗经过
14.下列哪项属于既往史:
A.病因与诱因B.预防注射C.诊疗经过D.工业毒物接触史E.生活习惯
15.关于主诉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恰当:
A.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B.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C.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D.需要症状加其持续时间
E.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用语
二、名词解释
1.问诊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病历
三、填空题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
、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2.过去史中,如患过两种以上疾病,一般应按顺序记录。
3.从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应记录在中。
4.一个疾病的完整诊断应力求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即、、。
5.临床诊断一般是从开始,然后再作系统的,需要时再作有关。
6.病理生理诊断是能反应的诊断
7.主诉应包括症状的及。
8.问诊所获得的资料是疾病诊断的;忽视问诊或问诊不仔细,往往造成临床工作中的或。
9.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的病史资料之过程,又称。
10.家族史中应询问________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应询问________、_______。
11.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________和________区。
12.现病史中主要症状的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般情况下,病历应于病人住院后的______小时内完成。
14.转科记录内容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急诊危重病人,必须详细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抢救无效而
死亡者,应该记录________、________。
16.病历摘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病人住院期间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应由________书写会诊记录。
四、问答题
1.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简述问诊的内容。
3.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4.简述临床诊断的内容和顺序。
5.简述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2.A3.D4.D5.A6.B7.E8.D9.A10.C11.D12.D13.E14.B
15.E
二、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及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等资料的过程。
2.主诉:是病人感觉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及经过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记录患者从开始发病到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及诊治的全过程,。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等,特别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5.病历:是临床医疗工作过程的全面记录,它反映了病人发病、病情演变、转归和诊疗的情况。
三、填空题
1.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
2.时间的先后
3.现病史
4.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5.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6.器官功能状态
7.性质持续的时间
8.重要依据漏诊误诊
9.有关人员病史采集
10.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有无与患者相同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11.疫源地地方病流行
12.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13.24
14.简要病史诊治经过转科原因
15.就诊时间病情变化诊断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亡诊断
16.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的阴性结果
17.会诊医生
四、问答题
1.问诊的方法与技巧:(1)以礼节性的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2.问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等。
3.现病史内容:(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4.临床诊断的内容和顺序包括:(1)主要疾病诊断:①病因诊断:为致病原因和本质;②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结构变化的判断;③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可以据此作出预后判断及劳动力的鉴定。(2)并发症诊断:与原发病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的疾病。(3)伴发病的诊断:与主要疾病无关,但与其同时存在的疾病。
5.住院病历的书写应注意:(1)完整、准确的收集病史,规范、正确的进行体格检查;(2)仔细分析、归纳,提炼出主诉;(3)现病史要全面、概括;(4)内容要真实,格式要规范,描述要精练,用词要恰当,书写要全面。
检体诊断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
一、选择题:
1.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举止端庄、态度和蔼B.环境安静、光线充足C.操作轻柔细致
D.被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充分E.医生一般应站立在病人左侧
2.下列哪项属局部视诊内容:
A.意识状态B.面容、表情C.步态、姿势D.腹部外形
E.发育与体型
3.腹部检查以下列哪种方法为主:
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嗅诊
4.浅部触诊法不适用下列哪一项:
A.关节B.软组织C.腹腔包块D.浅部动脉静脉E.阴囊和精索
5.肝脏检查常用的方法是:
A.浮沉触诊法B.深压触诊法C.双手触诊法D.冲击触诊法E.浅表触诊法
6.关于深压触诊法不正确的是:
A.又称冲击触诊法B.探测腹腔病变的部位C.确定腹腔压痛点
D.是用手掌逐渐深压E.属于深部触诊法
7.叩击被少量肺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A.实音B.清音C.浊音D.鼓音E.过清音
8.正常肺部叩诊音是:
A.清音B.浊音C.实音D.鼓音E.过清音
9.肺内巨大空洞叩诊音是:
A.清音B.浊音C.实音D.鼓音E.过清音
10.叩诊呈过清音的是:
A.肺结核B.肺炎C.肺气肿D.胸腔积液E.心包积液
11.宜采用直接叩诊法的是:
A.肺部大面积病变B.肺部叩诊C浊音界D.少量胸水E.心浊音界
1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呼出气味可呈:
A.尿臭味B.恶臭味C.腥味D.酒味E.蒜味
二、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
2.视诊
3.叩诊
4.嗅诊
5.深部滑行触诊法
6.双手触诊法
三、填空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
2.深部触诊法包括、、、。
3.正常成人常见的正常叩诊音有、、、。
4.听诊器的钟形体件适用于听取音调的声音,鼓形体件适用于听取音调的声音。
5.叩诊鼓音正常人见于、,病理情况下见于、、
等。
6.大便带有腐败性酸臭味多由或引起;腥臭味见于。
四、问答题
1.深部触诊法有哪几种方法?简述其触诊方法极其临床意义?
2.简述间接叩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2.D3.B4.C5.C6.A7.C8.A9.D10.C11.A12.E
二、名词解释
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诊断工具来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2.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3.叩诊:是手指叩击身体表面部位使之振动产生声音,并根据声音的特性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4.嗅诊:是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
5.深部滑行触诊法: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医生以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则应作与长轴相垂。
6.双手触诊法:用两手进行触诊,右手按滑行触诊法进行,而左手将被检查的部位或脏器托起推向右手,以便能清楚地触及检查脏器,必要时可嘱病人侧卧。此法常用于检查肾脏、脾及肝脏。
三、填空题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2.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3.清音浊音实音鼓音
4.低高
5.胃泡区腹部肺内巨大空腔气胸气腹
6.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痢疾
四、问答题
1.深部触诊法包括:(1)深部滑行触诊法: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医生以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则应作与长轴相垂直。此法常用于检查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触诊。(2)双手触诊法:用两手进行触诊,右手按滑行触诊法进行,而左手将被检查的部位或脏器托起推向右手,以便能清楚地触及检查脏器,必要时可嘱病人侧卧。此法常用于检查肾脏、脾及肝脏(主要用于轻度肝脾肿大的患者)。(3)深压触诊法:以一个或两、三个手指,逐渐按压以明确压痛的部位,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等。(4)冲击触诊法:此法仅适用于大量腹水,肿大的肝脾或肿块难于触及时才采用,方法即用右手,以三、四个并拢的手指,取几乎垂直的角度,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即会触及腹腔内脏器或肿块在指端沉浮。注意此法应避免用力过猛,否则使病人不适。
2.间接叩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叩诊板为左手中指第1和第2指节,将其紧贴放在被叩部位,勿加重压,其余四指稍微抬起,以免影响被叩组织震动。用右手中指指端,叩打于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打的方向应与被叩打的部位的表面垂直,要用腕关节及掌指关节的运动进行叩打(避免肘或肩关节参加运动),要有节奏、灵活、短促且富于弹性,叩击后右手指应立即抬起,在同一部位只需连续均匀的叩2下(必要时可重复),这样才能较正确判断叩诊音的性质及变化。
一般检查
一、选择题:
1.一般检查内容不包括:
A.面容表情B.神经反射C.意识状态D.生命体征E.皮肤粘膜
2.对正常人体温生理波动认识错误的是:
A.老年人略低B.早晨略低、下午略高C.妇女在月经期前或妊娠中略高
D.24小时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2℃E.运动或进食后略高
3.脉搏增快一般不出现于:
A.甲状腺功能低下B.休克C.发热D.贫血E.心力衰竭
4.引起呼吸过缓的原因是
A.发热B.贫血C.甲亢D.心功能不全E.颅内压增高
5.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身体发育状况的指标
A.身高B.年龄C.第二性征D.肌肉发育情况E.体重
6.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
A.皮肤B.皮下脂肪C.体重D.毛发E.肌肉发育情况
7.检查脉搏一般检查
A.颞动脉搏动B.肱动脉搏动C.桡动脉搏动D.面动脉搏动
E.股动脉搏动
8.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
A.5%B.10%C.15%D.20%E.25%
9.某肾病患者,长期用药治疗,检查面部饱满,皮肤发红,伴痤疮,该患者属何种面容:
A.肾病面容B.满月面容C.甲亢面容D.急性病容E.二尖瓣面容
10.某患者65岁,咳嗽、咳痰18年,气促4年,下肢水肿半月,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肺、肺心病、心功能Ⅲ级,该患者多采取何种体位?
A.端坐呼吸B.被动体位C.自动体位D.强迫仰卧位E.强迫侧卧位
11.某患者气促,诊断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该患者多采用何种体位?
A.自主体位B.被动体位C.强迫坐位D.右侧卧位E.左侧卧位
12.某女性患者,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该患者为何种面容?
A.病危面容B.肝病面容C.肾病面容D.二尖瓣面容E.慢性面容
13.蜘蛛痣最常见的部位是
A.颈面部B.腰部C.下胸部D.四肢E.背部
14.下列哪些项目不符合甲亢面容表现:
A.眼球突出B.眼裂增大C.面容呈惊愕状D.瞬目减少E.目光无神
15.玫瑰疹对下列哪种疾病有诊断意义
A.伤寒B.麻疹C.猩红热D.丹毒E.风湿热
16.关于蜘蛛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小不等B.是皮肤小动脉末端扩张所致C.多见于下腔静脉分布区
D.是雌激素增高所致E.多分布于头部、上臂及肩背部等处
17.易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是
A.乳腺癌B.肺癌C.胃癌D.食管癌E.结肠癌
18.肺癌最易向下列哪组淋巴结转移:
A.腋窝淋巴结B.右锁骨上窝淋巴结C.腋窝淋巴结D.腹股沟淋巴结E.下颌下淋巴结
19.某患者21岁,左颈部有3个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稍硬,其中一个坏死、破溃,形成瘘管,该患者下列哪种疾病可能性较大:
A.急性淋巴结炎B.慢性淋巴结炎C.淋巴结结核D.淋巴瘤E.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20.体格检查时,鉴别是否为黄疸,下列判断哪项是正确的?
A.皮肤有黄染肯定是黄疸B.巩膜有黄染肯定为黄疸C.巩膜均匀黄染
D.皮肤黄染仅在手掌、足底E.巩膜黄染仅出现在角膜缘周围
二、名词解释
1.自主体位
2.被动体位
3.强迫体位
4.蹒跚步态
5.慌张步态
6.二尖瓣面容
7.蜘蛛痣
8.玫瑰疹
9.白癜
10.肥胖
11.慢性面容
12.满月面容
三、填空题
1.临床上把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营养状态,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3.生命体征包括 、 、 、 。
4.理想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span="" ,舒张压span="" 。
5.收缩压主要取决于 的大小和 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取决于的高低。
6.脉搏能反映心率 、 、 的状态。
7.皮肤或粘膜下出血,出血面的直径小于2mm称为;3~5mm称为 ;5mm以上称为 ;片状出血伴皮肤隆起称为。
8.发育正常与否,应根据、和之间关系来判断。
9.在发育成熟前,如腺垂体功能亢进,可致体格异常高大称;反之,体格异常矮小称 。
10.体温测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
12.常见体位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简述水肿如何分度?
2.简述表浅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3.试述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4.试述常见的异常营养状态及临床意义。
5.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A4.E5.D6.C7.C8.D9.B10.A11.D12.D13.A
14.E15.A16.C17.C18.B19.C20.C
二、名词解释
1.自主体位: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而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已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患者被迫采取的体位。
4.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状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5.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的慌张步态见于震颤性麻痹患者。
6.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紫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7.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好发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大小不一,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
8.玫瑰疹:为直径2~3mm的鲜红色圆形斑疹,手指按压可褪色,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皮肤,为伤寒、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9.白癜: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色素脱失斑片,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也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常见于白癜风。
10.肥胖:是指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
11.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
12.满月面容: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有痤疮,女性有小须。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
三、填空题
1.正力型无力型超力型
2.良好中等不良
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mmHg80mmHg
5.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外周血管阻力
6.心律心脏收缩力动脉管壁
7.瘀点紫癜瘀斑血肿
8.年龄智力体格成长状态
9.巨人症垂体性侏儒症
10.口测法腋测法肛测法
11.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12.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四、问答题
1.水肿分为三度:
(1)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2)中度水肿: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较深的或的组织下陷,平复较慢;(3)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亦可见严重水肿。
2.表浅淋巴结检查的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3.全身淋巴结肿大可遍及全身,大小不等,无粘连,见于淋巴瘤、急性或慢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局限性淋巴结肿大见于①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所引起。初起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停止。慢性炎症时,淋巴结较硬,最终可缩小或消退。②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大小不等、质地稍硬,可相互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
4.(1)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称消瘦,极度消瘦称恶病质。常见于摄食及消化障碍如食管、胃肠道、肝、胆、胰腺病变,严重的恶心、呕吐所致的摄食障碍,消化液或酶的生成减少造成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另外也见于消耗增多:如活动性结核病、恶性肿瘤等。(2)营养过度指体内脂肪过多积聚引起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或体重指数(WHO标准)男性大于27,女性大于25为肥胖。主要原因为摄食过多,也与内分泌、遗传、生活方式、运动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5.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①嗜睡:是一种病理性的倦睡,表现为持续的、延长的睡眠状态,可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及配合检查,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即入睡。②意识模糊:是较嗜睡程度深的意识障碍。病人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人物、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想不连贯。③昏睡:呈深度的睡眠状态,大声呼叫或强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④昏迷:轻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尚存在;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尚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肌肉松弛,深、浅反射消失。⑤谵妄:这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常见于急性感染发热期、某些药物(如颠茄类)中毒、代谢障碍、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疾病等。
头颈部检查
一、选择题
1.小儿囟门过早关闭可形成:
A.尖颅B.方颅C.变形颅D.小颅E.巨颅
2.正常小儿囟门闭合的时间多为:
A.6个月以内B.6~12个月C.12~20个月D.12~18个月
E.18月~24个月
3.方颅见于:
A.脑积水B.小儿佝偻病C.变形性骨炎D.肢端肥大症E.小儿肺炎
4.双侧上睑下垂见于:
A.重症肌无力B.脑脓肿C.白喉D.脑炎E.蛛网膜下腔出血
5.单侧上睑下垂见于:
A.先天性上睑下垂B.动眼神经麻痹C.重症肌无力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沙眼
6.单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重症肌无力C.面神经麻痹D.动眼神经麻痹E.肾炎
7.双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重症肌无力C.面神经麻痹D.动眼神经麻痹
E.沙眼
8.结膜出现出血点见于:
A.贫血B.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急性结膜炎D.高血压、动脉硬化E.沙眼
9.正常人瞳孔直径的大小为:
A.1~1.5mmB.6~7mmC.6~8mmD.3~4mmE.0.5~1mm
10.外耳道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应考虑:
A.急性中耳炎B.脑疝C.颅底骨折D.耳疖E.外耳道炎
11.鼻尖和鼻翼有皮肤发红,血管扩张和组织肥厚常见于:
A.猩红热B.酒渣鼻C.系统性红斑狼疮D.二尖瓣面容E.库欣病
12.哪一组鼻窦在体表检查时按压不到:
A.额窦B.蝶窦C.左上颌窦D.右上颌窦E.筛窦
13.口角糜烂常见于:
A.血管神经性水肿B.核黄素缺乏C.心力衰竭D.贫血E.感冒
14.口唇苍白常见于:
A.血管神经性水肿B.核黄素缺乏C.呼吸衰竭D.贫血E.感冒
15.关于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颊粘膜白色斑块,大小不等高出表面B.颊粘膜充血、肿胀并伴有小出血点
C.颊粘膜有蓝黑色色素沉着D.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帽针头大小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E.颊粘膜瘀斑
16.口腔粘膜出现蓝黑色斑片或点状色素沉着常见于:
A.猩红热B.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D.肢端肥大症E.复发性口疮
17.鹅口疮常见于:
A.猩红热B.麻疹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E.维生素C缺乏
18.下列疾病可出现颈静脉搏动的是:
A.严重贫血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高血压D.三尖瓣关闭不全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9.下列可出现颈动脉搏动的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三关瓣关闭不全C.右心功能不全
D.缩窄性心包炎E.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特征性的改变是:
A.甲状腺出现结节改变B.甲状腺弥漫性对称肿大C.甲状腺质地较柔软
D.甲状腺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E.甲状腺触诊触及震颤或听诊闻及血管杂音
二、名词解释:
1.老年环
2.角膜色素环
3.对光反射
4.眼球震颤
5.镜面舌
6.颈静脉怒张
7.Oliver征
三、填空题
1.与颈动脉搏动节律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_。头部不随意颤动见于_。
2.正常瞳孔两侧等大等圆,瞳孔缩小受动眼神经的_支配。瞳孔扩大受_支配。
3.鼻梁塌陷为_鼻;鼻腔完全阻塞,鼻梁宽平为_鼻。
4.牙齿呈黄褐色为斑釉牙,见于长期饮用__;切牙切缘凹陷呈月牙形伴牙间隙过宽,见于______;单纯性牙间隙过宽见于______。
5.咽部可分为_、_和_三个部分。
6.健康人的口腔无特殊气味,疾病引起口腔的特殊气味为口臭,尿臭味见于_;烂苹果味见于_;大蒜味见于。
四、问答题
1.简述瞳孔缩小与扩大的临床意义。
2.简述扁桃体肿大的临床分度。
3.甲状腺肿大分为哪三度?
4.简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5.简述颈静脉怒张的临床意义。
6.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7.试述咽部检查方法及检查内容。
8.试述腮腺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试述气管移位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B4.A5.B6.C7.A8.B9.D10.C11.B12.B
13.B14.D15.D16.C17.D18.D19.A20.C
二、名词解释:
1.类脂质沉积在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混浊环,称为老年环。
2.角膜边缘出现的黄色或棕色环,环内缘清晰,外缘模糊,与铜代谢障碍有关,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3.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正常人受照射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照射光后双侧瞳孔立即复原,称为对光反射。
4眼球出现一系列快速水平或垂直的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颤。
5.舌体小,舌面光滑无苔,见于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6.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7.主动脉弓动脉瘤时,因心脏收缩瘤体膨大并向后下方挤压气管,而触及随心脏搏动的气管向下曳动,称为Oliver征。
三、填空题
1.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震颤麻痹症
2.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3.鞍蛙状
4.含氟量高的水先天性梅毒肢端肥大症
5.鼻咽口咽喉咽
6.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
四、问答题
1.瞳孔缩小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影响;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2.扁桃体肿大分为3度: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时为Ⅰ度肿大,扁桃体超过咽腭弓时为Ⅱ度肿大,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时为Ⅲ度肿大。
3.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4.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甲状旁腺腺瘤。
5.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6.检查时嘱被检者注视正前方,通常用手电筒光照射其一侧瞳孔,被照的瞳孔立即收缩,移除光照后很快复原,称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以手隔开两眼,光照一侧瞳孔,另一侧瞳孔也同时收缩者,称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对光反射迟钝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等,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
7.被检查者取坐姿,头略后仰,张口并发"啊"音,同时医生用压舌板将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腭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
8.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及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正常时腺体薄而软,触诊时摸不出腺体轮廓。腮腺肿大时,可见到以耳垂为中心的隆起,并可触及边缘不明显的包块。腮腺开口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对侧的颊粘膜上。检查时注意导管口有无分泌物。腮腺肿大见于:急性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肿瘤等。
9.让被检者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伸直状态,医生将示指与环指指端分别固定于两侧胸锁关节上,手掌与被检者胸骨相平行,中指远端在胸骨上窝处上下、左右触摸气管后置于其正中处,观察中指与食指、环指指端之间的距离。若两侧距离不相等则表示气管有移位。气管移向健侧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及甲状腺肿大;气管移向患侧见于一侧肺不张、肺硬化、广泛胸膜粘连肥厚。
胸部检查
一、选择题:
1.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
A.1:1B.1.5:1C.1:1.5D.2:3E.2.5:3
2.肺气肿时胸廓的改变是:
A.扁平胸B.桶状胸C.漏斗胸D.鸡胸E.不对称胸
3.语音震颤增强可见于:
A.肺实变B.气胸C.肺气肿D.胸膜肥厚E.胸腔积液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语音震颤的改变是:
A.一侧增强B.一侧减弱C.双侧减弱D.双侧增强E.双侧正常
5.触觉语颤增强是由于:
A.气管阻塞B.肺泡内含气量增多C.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
D.胸膜高度肥厚或粘连E.肺内有与气管相通的大空洞
6.肺下界降低见于:
A.肺不张B.肝脾肿大C.大量腹水D.气胸E.肺气肿
7.患侧胸廓叩诊呈一致性鼓音见于:
A.肺结核空洞B.肺气肿C.气胸D.大量胸腔积液E.胸膜肥厚
8.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
A.缺氧B.肺不张C.发热D.贫血E.酸中毒
9.两肺底湿罗音多见于:
A.支气管扩张B.肺淤血C.支气管炎D.吸入性肺炎E.肺结核
10.急性肺水肿时可出现:
A.局限性小水泡音B.喉部有痰鸣C.双肺底湿罗音D.局限性哮鸣音
E.两肺满布湿罗音
11.语音共振增强见于:
A.肺气肿B.肺实变C.支气管阻塞D.胸膜肥厚E.气胸
12.两肺满布干罗音见于:
A.支气管异物B.支气管肺炎C.支气管扩张D.支气管哮喘E.支气管肺癌
13.触诊女性乳房正确的是:
A.先检查乳头、乳晕B.先检查健侧,后检查患侧C.先检查患侧,后检查健侧
D.先检查腋窝淋巴结E.最后检查外上象限
14.触诊乳房应从哪一部位开始:
A.内上象限B.外上象限C.内下象限D.外下象限E.乳头
15.出现潮式呼吸最主要的原因为:
A.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B.胸部外伤后呼吸受抑制C.胸腔积液时呼吸受抑制D.大量腹水时呼吸受抑制E.严重神经衰弱
16.正常人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的叩诊音为:
A.清音B.过清音C.鼓音D.浊音E.实音
17.正常人胸部叩诊不出现的叩诊音是:
A.清音B.过清音C.鼓音D.浊音E.实音
18.正常人左胸下部胃泡区叩诊呈:
A.实音B.浊音C.过清音D.鼓音E.清音
19.最易触及胸膜摩擦感的部位是:
A.肺尖部体表B.前上胸壁C.锁骨中线第5肋间~6肋间
D.腋中线第5肋间~7肋间E.肩胛下区
20.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是指在下列哪个部位听到的支气管呼吸音:
A.喉部B.胸骨上窝C.锁骨上窝D.肺泡呼吸音部位E.背部第6、7颈椎附近
21.哪项不出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A.大叶性肺炎B.中等量的胸腔积液的上方C.肺结核大空洞
D.肺梗死E.支气管哮喘
22.干性啰音不包括:
A.鼾音B.捻发音C.飞箭音D.哮鸣音E.哨笛音
23.持续存在的局限性干啰音多见于:
A.支气管内膜结核B.心源性哮喘C.支气管肺炎D.慢性支气管炎
E.支气管哮喘
24.胸膜摩擦音的听诊特点是:
A.常在肺移动度小的部位易听到B.只有在呼气时才可听到C.只有在吸气时才可听到D.不受呼吸深浅的影响E.屏住呼吸时摩擦音消失
25.不出现胸膜摩擦音的是:
A.胸膜转移癌B.肺梗死C.肺气肿D.严重脱水E.尿毒症
26.肺实变不出现:
A.胸廓左右对称B.气管移向健侧C.语颤增强D.叩诊呈浊音
E.可闻及管呼吸音
27.哪项不符合气胸:
A.胸廓膨隆B.气管移向患侧C.语颤消失D.叩诊呈鼓音
E.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8.肺气肿时不出现:
A.桶状胸B.语颤减弱C.叩诊过清音D.呼吸音减弱E.肺下界移动度增大
29.患者女性,27岁,游园时突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查体: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叩过清音,两肺哮鸣音伴呼气延长,应首先考虑:
A.支气管异物B.支气管哮喘发作C.支气管扩张D.气胸E.肺气肿
30.患者男性,28岁,近一周胸闷、气短。查体:右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实音,呼吸音消失,气管向左侧移位,考虑:
A.右侧气胸B.右侧肺不张C.左侧肺不张D.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E.右下大叶性肺炎
31.患者女性,22岁,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伴咳嗽半年。查体:T37.6℃,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右肺上部语颤增强,叩诊kronig峡变窄,考虑可能是:
A.肺水肿B.肺气肿C.气胸D.皮下气肿E.肺尖结核
32.患者男性,30岁,咳嗽,咳大量脓臭痰8年,间断咯血半年,幼时曾患麻疹。查体:杵状指,胸廓对称,多次检查右下肺恒定的湿性罗音,应考虑:
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支气管扩张D.肺结核E.肺癌
33.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
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双心房增大
34.心尖搏动向左而不向下移位见于:
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双心房增大
35.剑突下搏动常见于:
A.心包积液B.肝硬化C.左心室增大D.心包缩窄E.右心室增大
36.心尖搏动强而有力呈抬举样见于:
A.右心室增大B.左心室增大C.剧烈运动D.发热E.贫血
37.负性心尖搏动可见于:
A.左心室肥大B.肥厚性心肌病C.胸腔积液D.粘连性心包炎E.肺气肿
38.关于心脏震颤和杂音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有杂音一定能触到震颤B.无震颤就听不到杂音C.有震颤一定能听到杂音
D.无杂音也可能触到震颤E.震颤与杂音产生的机制不同
39.心尖区舒张期震颤提示: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狭窄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40.连续性震颤见于:
A.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狭窄兼关闭不全C.动脉导管未闭
D.室间隔缺损E.房间隔缺损
41.心前区触到心包摩擦感提示:
A.夹层动脉瘤B.主动脉瓣狭窄C.二尖瓣狭窄D.右侧胸膜炎
E.心包炎
42.梨形心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43.靴形心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房间隔缺损
E.室间隔缺损
44.取坐位叩诊心界,心影呈烧瓶样见于:
A.心包积液B.肥厚性心肌病C.缩窄性心包炎D.心肌炎E.扩张性心肌病
45.第一心音主要组成成分是:
A.半月瓣开放的振动B.房室瓣关闭的振动C.血流冲击大血管的振动
D.乳头肌收缩的振动E.心室肌收缩的振动
46.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
A.心房收缩B.心室收缩C.二、三尖瓣关闭D.主、肺动脉瓣关闭
E.主、肺动脉瓣开放
47.确定第一心音最有价值的是:
A.与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B.音调较第二心音低C.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D.持续时间长E.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距离短
48.心脏听诊出现“大炮音”应考虑哪种可能:
A.高热B.运动C.左心室肥厚D.贫血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9.最易引起第一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狭窄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二尖瓣关闭不全
E.室间隔缺损
50.引起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狭窄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粥样硬化
51.引起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肺动脉瓣狭窄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高血压E.主动脉硬化
52.开瓣音提示: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狭窄瓣叶硬化C.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瓣膜弹性尚好E.二尖瓣狭窄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3.诊断二尖瓣狭窄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B.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C.心腰部向外膨出
D.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E.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54.奔马律提示:
A.心肌严重损害B.心律不齐C.心肌肥厚D.心动过速E.心腔扩大
5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性质为:
A.机器样B.吹风样C.叹气样D.隆隆样E.鸟鸣样
56.室间隔缺损杂音听诊部位在:
A.心尖部B.胸骨左缘第二肋间C.胸骨右缘第二肋间D.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
E.剑突上方
57.最易造成二尖瓣相对性狭窄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狭窄C.扩张性心肌病D.肥厚性心肌病
E.高血压病
58.水冲脉最常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D.三尖瓣关闭不全E.室间隔缺损
59.交替脉提示:
A.心房颤动B.频发早搏C.完全性传导阻滞D.左心衰竭E.窦性心律不齐
60.下列哪种疾病可有奇脉表现:
A.二尖瓣狭窄B.心包积液C.肥厚梗阻性心肌病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右心衰
61.脉压增大可见于:
A.主动脉瓣狭窄B.休克C.心包积液D.严重贫血E.右心衰
62.毛细血管搏动征最常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主动脉瓣狭窄C.二尖瓣关闭不全D.甲状腺功能减退
E.二尖瓣狭窄
63.周围血管征不包括:
A.颈静脉怒张B.颈动脉搏动增强C.毛细血管搏动D.水冲脉E.枪击音
64.心房颤动时可表现出:
A.交替脉B.重搏脉C.奇脉D.水冲脉E.短绌脉
65.第二心音反常分裂见于:
A.左束支传导阻滞B.右束支传导阻滞C.肺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狭窄
E.二尖瓣关闭不全
66.心浊音界缩小,甚至叩不出见于:
A.肺实变B.胸腔积液C.肺气肿D.心包积液E.腹腔积液
67.脉搏短绌是指:
A.脉率大于心率B.脉率小于心率C.脉率及心率缓慢D.脉搏消失E.脉搏减弱
68.右心功能不全与肝硬化的主要鉴别点是:
A.肝脏是否肿大B.腹水的有无C.有无消化系统症状D.颈静脉有无怒张
E.有无水肿
69.诊断器质性心脏病最可靠的体征是:
A.心率加快B.收缩期杂音C.心音亢进D.心音减弱E.舒张期杂音
70.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主要靠
A.摩擦音的部位B.摩擦音的性质C.病变的程度D.屏住呼吸时听诊
E.改变体位听诊
二、名词解释:
1.Kussmaul呼吸
2.桶状胸
3.佝偻病串珠
4.鸡胸
5.漏斗胸
6.肋膈沟
7.胸膜摩擦感
8.语音震颤
9.胸廓扩张度
10.管样呼吸音
11.支气管呼吸音
12.啰音
13.哨笛音
14.震颤
15.奔马律
16.抬举性心尖搏动
17.负性心尖搏动
18.大炮音
19.二尖瓣开瓣音
20.二联律
21.期前收缩
22.心音分裂
23.心脏杂音
24.连续性杂音
25.心包摩擦音
26.肝-颈静脉回流征
27.额外心音
28.Austin-Flint杂音
29.Graham—Steell杂音
三、填空题
1.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的兴奋性降低,多发生于系统疾病或某些等。
2.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带,其平均宽度为。肺气肿时,肺上界;肺尖结核时,肺上界。
3.正常人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肋间隙,腋中线第肋间隙,肩胛下角线肋间隙。
4.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cm。
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到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呼吸音。
6.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肺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为一种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
7.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为,常由、、等因素引起。
8.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形成的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
9.临床上由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多分布于;而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则。
10.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多发生于、、、及患者。
11.胸腔积液时,气管移向,患侧语音震颤;叩诊;听诊呼吸音、语音共振。
12.肺气肿患者气管位置,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气管位置。
13.大叶性肺炎患者患侧语音震颤并可闻及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以及。
14.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一心音出现标志_________开始,第二心音出现标志__________开始。
16.第一心音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17.第二心音分裂由__________所致,在__________较明显。
18.递减型杂音开始时较强,以后逐渐减弱或消失,见于_________的舒张期杂音。
19.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为窦性心动过速。
20.S1增强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外,还可见于、、等。
21.生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受到 、 和 影响。
22.心包摩擦感通常在最易触及,因该处的心脏且。
23.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健康青年及儿童,表现为吸气时,呼气时,深呼吸时更明显,屏住呼吸时。
24.正常情况下第三心音只在中可听到,40岁以上的人,如听到S3,则多属,常提示。
25.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cm。
26.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
27.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早搏分为、、,以最多见。
28.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可触到,听到。常伴有第一心
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
29.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右心功能不全时的主要病理改变为。
30.听到杂音时,应根据其、、、、及杂
音与呼吸、运动和体位的关系来分析杂音的临床意义。
四、问答题
1.简述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2.简述正常人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分布。
3.试述管样呼吸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4.简述干性啰音的发生机制和特点。
5.简述湿啰音产生机制。
6.气胸患者的胸部体征有哪些?
7.简述肺实变体征。
8.简述肺不张体征。
9.简述阻塞性肺气肿体征。
10.心脏瓣膜听诊区有哪些?简述心脏听诊的基本顺序。
11.简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
12.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13.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开瓣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15.简述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级。
16.简述奇脉形成的原因?
17.简述Korotkoff5期法的具体内容?
18.怎样诊断高血压、高血压分级标准是什么?
19.简述脉压改变的临床意义?
20.周围血管征包括哪些体征,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1.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
22.简述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23.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4.C5.E6.E7.C8.B9.B10.E11.B12.D13.B14.B
15.A16.D17.B18.D19.D20.D21.E22.B23.A24.E25.C26.B
27.B28.E29.B30.D31.E32.C33.A34.B35.E36.B37.D38.C
39.B40.C41.E42.C43.B44.A45.B46.D47.A48.E49.C50.E
51.C52.D53.D54.A55.B56.D57.A58.B59.D60.B61.D62.A
63.A64.E65.A66.C67.B68.D69.E70.D
二、名词解释:
1.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
2.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加,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超过左右径,呈圆桶状。常见于肺气肿病人,亦可见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3.佝偻病时,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似串珠状,称佝偻病串珠。
4.鸡胸:胸廓的上下径较短,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胸骨下段前突,前侧肋骨凹陷。
5.漏斗胸:胸骨下段剑突处明显向内凹陷,形状如漏斗。
6.肋膈沟:胸部前下肋骨外翻,自胸骨剑突沿膈肌附着处向内凹陷,形成一带状沟。
7.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8.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又称为触觉语颤。
9.胸廓扩张度:呼吸时,胸廓随之扩大和回缩,有一定的运动范围,即胸廓扩张度。
10.管样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11.支气管呼吸音是由口鼻吸入或呼出的气流,在声门、气管及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类似将舌抬高,呼气时所发出的“哈”音。
12.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依据其性质的不同,分干啰音和湿啰音两种。
13.哨笛音又称高调干啰音,音调高似乐音,根据其性质常被描述为哮鸣音、飞箭音、咝咝音等。因中等口径以下的支气管,尤其是细支气管狭窄或痉挛所致。
14.震颤:为心前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15.奔马律:是指舒张期额外心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蹄奔驰时的蹄声。
16.抬举性心尖搏动:由于左心室肥大,心尖搏动强而有力且范围较大,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故称抬举性心尖搏动。
17.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正常向外凸起,如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向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
18.大炮音:是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产生极响亮的S1,称为“大炮音”。
19.二尖瓣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升高,心室舒张时紧张的二尖瓣被强而有力的左房血流压向左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样声音。
20.二联律: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21.期前收缩:在规律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室收缩,其后可有一较长间歇。22.心音分裂:左、右两侧心室活动不同步的时距较正常明显加大,组成S1、S2的两个主要成份的时距延长,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的现象。
23.心脏杂音:心音以外出现的一种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
24.连续性杂音:杂音连续出现于收缩期与舒张期。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25.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26.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脏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也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27.额外心音: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维持时间较短的声音。
28.Austin—Flin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由于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将二尖瓣前叶冲起,造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称为Austin-Flint杂音。
29.Graham—Steell杂音二尖瓣狭窄患者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扩张引起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时,肺动脉瓣听诊区出现柔和的吹风样舒张期反流性杂音,称为Graham-Steell杂音。
三、填空题
1.呼吸中枢中枢神经中毒
2.清音4~6cm变宽变窄
3.
4.6~8cm
5.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6.“ha”短“fu”长
7.管样呼吸音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8.分泌物水泡破裂分泌物爆裂音
9.两肺底部双肺野满布
10.前下侧胸壁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
11.健侧减弱或消失实音减弱或消失减弱
12.移向右居中
13.增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14.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脉搏短绌
15.心室收缩心室舒张
16.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位置
17.主、肺动脉瓣关闭明显不同步肺动脉瓣区
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9.60次/分次/分
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甲亢高热
21.体位呼吸体型
2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表面无肺脏遮盖接近胸壁
23.心率增快心率减慢心律变整齐
24.儿童及青少年病理现象心功能不全
25.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2.0~2.5
26.胸骨右缘第2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
27.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8.舒张期震颤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亢进亢进
29.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
30.最响部位出现时期杂音性质杂音强度传导方向
四、问答题
1.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和肺梗塞等;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和肺脓肿等。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捻连;胸壁皮下气肿等。
2.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可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除上述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余肺部都可听到肺泡呼吸音。
3.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或称为管样呼吸音。常由下列因素引起:(1)肺组织实变;(2)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4.干啰音系由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基础有炎症引起的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以及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管腔狭窄等。其特点有:(1)持续时间长;(2)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见,以呼气相较明显;(3)强度、性质和部位的易变性大。
5.湿啰音产生机制:①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腔内的稀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及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②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吸气时突然被冲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6.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患侧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和语音共振均减弱或消失。
7.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大面积肺实变可呈实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听到病理性管状呼吸音、湿性啰音。
8.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气管移向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9.视诊: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心脏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和肺下界下移,肺下界活动度减小;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且呼气延长,心音遥远。
10.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心脏听诊的一般顺序是: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三尖瓣区。
11.血液从正常的层流状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旋涡,撞击心壁、心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在相应部位即可听到杂音。主要见于:①血流加速;②瓣膜口狭窄;③瓣膜关闭不全;④心腔及大血管异常通道;⑤心脏异常结构。
12.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可呈梨形;听诊: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和分裂等。
13.心脏听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14.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之后0.07秒。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开瓣音的存在是二尖瓣瓣叶弹性活动尚好的指标,也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症的重要参考条件。
15.收缩期杂音分为6级。1级:最轻,仔细听才能听到;2级:轻度,较易听到,杂音柔和;3级:中度,杂音明显,较响亮;4级:杂音响亮5级:很响,杂音很强,向周围及背部传导6级:最响,杂音极响,听诊器离开胸壁也能听到。
16.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影响,脉搏强弱无变化。当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出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17.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第1期),随后声音逐渐加强为第2期,继而出现柔和吹风样杂音为第3期,再后音调突然变钝为第4期,最后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声音消失时的血压值即舒张压。
18.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90mmHg,或仅舒张压达到标准,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如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不在一个级别中,按其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19.当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亢、气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当脉压<30mmHg,则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衰竭病人。
20.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血管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
2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听诊:心尖区S1减弱,主动脉瓣区A2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Austin-Flint杂音,可有枪击音和杜氏二重杂音。
22.
鉴别要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音调较低钝较高而脆
强度较响较S1弱
时限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历时较短,约0.08秒
最响部位心尖部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心尖搏动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S1与S2之间的间隔S2到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
(收缩期)较短 (舒张期)较长
23.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要点如下:
鉴别要点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器质性收缩期杂音
年龄儿童、青少年多见不定
部位肺动脉瓣和(或)心尖区不定
性质柔和,吹风样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
持续时间短促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一般为3/6级以下常在3/6级以上
震颤无3/6级常伴有
传导局限,传导不远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腹部检查
一、选择题:
1.区别腹部肿块来自腹腔或腹壁最简易的检查方法:
A.腹部体检B.钡餐检查C.超声检查D.腹部X线检查E.胃肠镜检查
2.腹部检查方法以哪种最为重要:
A.视诊B.触诊C.听诊D.叩诊E.嗅诊
3.检查一腹壁静脉曲张患者,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由上至下。该患者符合下列哪项?
A.门静脉阻塞B.下腔静脉阻塞C.上腔静脉阻塞D.髂内静脉阻塞
E.髂外静脉阻塞
4.腹部揉面感最多见于:
A.弥漫性腹膜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胃穿孔D.急性阑尾炎E.结核性腹膜炎
5.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游离腹水量至少达:
A.mlB.mlC.0mlD.1mlE.0ml
6.腹腔积液的体征不包括:
A.移动性浊音B.液波震颤C.蛙腹D.振水音E.脐疝
7.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主要点是:
A.肝脏是否肿大B.颈静脉是否充盈C.脾脏是否肿大
D.有无肝功能损害E.有无腹水
8.腹部触诊内容不包括:
A.液波震颤B.腹肌紧张度C.移动性浊音D.压痛及反跳痛E.振水音
9.弥漫性肝肿大在临床上最常见于:
A.肝炎B.早期肝硬化C.肝淤血D.脂肪肝E.酒精性肝病
10.患者,男,47岁,肝脏逐渐肿大,质地坚硬如石,可触及结节,考虑为:
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脂肪肝D.肝淤血E.肝癌
11.下列哪种情况出现肝浊音界消失:
A.肺气肿B.急性胃肠穿孔C.急性肝坏死D.肝癌E.膈下脓肿
12.下列哪项不会出现振水音:
A.正常人餐后1小时B.正常人大量饮水后C.正常人清晨空腹
D.幽门梗阻E.胃扩张
13.下列哪种病变可使肝浊音界下移:
A.肺气肿B.肺不张C.大叶性肺炎D.肝脓肿E.肝硬化
14.触及液波震颤时,游离腹水量至少达到:
A.0mLB.1mLC.0mLD.2mLE.0mL
15.触诊正常脾脏,下列叙述哪能项正确?
A.正常情况下脾不能触及B.左卧位可触及C.右卧位可触及
D.仰卧位可触及E.前倾坐位可触及
16.肠鸣音消失常见于:
A.机械性肠梗阻B.麻痹性肠梗阻C.急性胆囊炎D.大量腹水E.巨大卵巢囊肿
17.因咳嗽、呼吸、转动体位均可使疼痛加剧,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被迫采取何种体位?
A.侧卧位B.俯卧位C.半卧位D.仰卧位,两下肢屈曲E.仰卧位,两下肢伸直
18.男,37岁,腹部剧痛5小时,腹部检查发现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腹部稍隆起,触诊全腹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B.急性阑尾炎C.急性腹膜炎D.结核性腹膜炎E.门静脉性肝硬化
19.男,52岁,2周来饭后上腹胀痛不适,每晚或次晨发生呕吐,呕吐大量酸臭的宿食,吐后感舒适,食欲正常,腹部检查发现胃型及蠕动波。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胃扩张B.急性胃炎C.急性胆囊炎D.肠梗阻E.幽门梗阻
20.患者,男性,34岁,持续性右上腹痛1天,疼痛放射至右肩部,腹部体查发现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B.急性肝炎C.急性胃炎D.急性胰腺炎E.右肾结石
21.患者,男性,53岁,畏寒、发热7天,肝区疼痛2天。腹部体查:肝右肋下3cm,质软,触痛,边缘整齐,肝右侧肋间隙局限性压痛,并有叩击痛。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肝癌B.肝脓肿C.肝炎D.肝囊肿E.肝包虫病
22.听诊时正常肠鸣音的次数为:
A.1~2次/分B.4~5次/分C.5~7次/分D.7~9次/分E.9~11次/分
23.莫非氏征(murphyssign)阳性见于:
A.急性胃炎B.急性胰腺炎C.急性肝炎D.急性胆囊炎E.胆管结石
24.腹腔大量积液时,触诊肿大肝脾时宜采用:
A.浅部触诊法B.深部滑行触诊法C.冲击触诊法D.双手触诊法E.深压触诊法
25.肿大的脾脏与腹腔肿块的主要鉴别点是:
A.质地B.部位C.有无切迹D.叩诊音不同E.活动度
26.巨脾是指
A.肋下触及脾脏B.脾大在肋下2cmC.脾大在肋下3cm
D.脾大达脐水平线E.脾大超过脐水平线
27.转移性右下腹痛常见于:
A.肠结核B.急性胆囊炎C.急性阑尾炎D.盲肠肿瘤E.右侧输尿管结石
28.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脾脏高度肿大:
A.早期肝硬化B.感染性心内膜炎C.败血症D.慢性溶血性贫血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二、名词解释
1.蛙状腹
2.舟状腹
3.板状腹
4.揉面感
5.反跳痛
6.Murphy征
7.移动性浊音
8.胃型或肠型
9.液波震颤
10.肠鸣音
11.尺压试验
12.腹膜刺激征
13.震水音
三、填空题
1.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包括 、 、 、 、 。
2.全腹膨隆可见于、、等。
3.正常脾脏叩诊部位在________,其长度约为________cm。
4.脾轻度肿大是指________,中度肿大是指________,重度肿大是指_________。
5.腹水量在以上时检查可有液波震颤,腹水量在以上时检查可有移动性浊音。
6.正常肝脏触诊在锁骨中线肋缘下小于______cm,剑突下小于_____cm。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肝脏的正常上下径为。
7.正常肠鸣音大约每分钟次;肠鸣音每分钟达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等。
8.肝区叩击痛见于、、等。
9.右下腹常见的病理性包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腹壁静脉怒张见于_______、____等。
11.病理情况下,上腹部搏动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腹膜刺激三联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简述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2.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3.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
4.简述肝脏触诊内容。
5.简述腹部包块触诊内容。
6.腹式呼吸改变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8.简述肝硬化的体征。
9.简述脾肿大的测量法及临床分度。
10.腹壁静脉曲张有哪几种?其血流方向如何?
11.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A4.E5.C6.D7.B8.C9.A10.E11.B12.C13.A14.E
15.A16.B17.D18.C19.E20.A21.B22.B23.D24.C25.C26.E
27.C28.E
二、名词解释
1.蛙状腹: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腹部似蛙腹状。
2.舟状腹:仰卧位时,前腹壁明显凹陷几乎紧贴脊柱,使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部外形呈舟状。
3.板状腹: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因腹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造成腹壁紧张,硬似木板。
4.揉面感:结核性或癌性腹膜炎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5.反跳痛: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6.莫菲(Murphy)征:胆囊疾患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为Murphy征阳性。
7.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游离液体在0ml以上时,病人移动体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而移动,浊音区也随之移动,这种因体位移动而出现浊音变化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8.胃型或肠型: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9.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用手叩击一侧腹壁,另一侧腹壁可触及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
10.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11.患者仰卧,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以鉴别卵巢囊肿和腹水,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
12.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三者并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
13.震水音:病人取仰卧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上腹部,医师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迅速地冲击病人上腹部,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称震水音。
三、填空题
1.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和胃肠型皮肤改变
2.腹腔积液腹腔积气腹内巨大包块
3.左腋中线第9~11肋,4~7
4.脾缘不超过肋下2cm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5.0~0ml0ml
6.~11cm
7.4~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胃肠道大出血
8.肝炎肝脓肿肝癌
9.阑尾周围脓肿增生性肠结核回盲部的癌肿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包块
10.肝硬化,上下腔静脉梗阻
11.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肝血管瘤
12.腹肌紧张增强,腹壁压痛,反跳痛
四、问答题
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有: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等。
2.腹部触诊的内容包括:(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等。
3.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
视诊: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
触诊: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的包块,尺压试验阳性。
叩诊: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腹水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4.肝脏触诊的内容: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及边缘、压痛、搏动等。
5.腹部包块触诊内容: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表面状况、质地、压痛、移动度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等。
6.腹式呼吸改变的临床意义:①腹式呼吸增强常见于癔病性呼吸或胸腔疾病;②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③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
7.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视诊: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频速表浅,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壁运动受限,有积液时,腹部膨隆。
触诊:皮肤弹性减退,脉搏频速而无力,腹肌紧张,腹壁压痛和反跳痛。
叩诊:有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积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肝硬化的体征:
视诊: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
触诊: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
叩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9.测量法: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指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轻度肿大只作第一测量。第二和第三测量:脾明显肿大时,加测第二线(甲丙线)和第三线(丁戊线),第二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一测量),第三测量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肿大向右越过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10.腹壁静脉曲张常见的有门静脉高压所致循环障碍,其血流方向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流动;上腔静脉梗阻,血流方向是上腹壁或胸壁静脉向下流入腹壁静脉和大隐静脉;下腔静脉梗阻时,血流方向是脐以下的腹壁静脉向上流入胸壁静脉和腋静脉。
11.脾脏轻度肿大见于急、慢性肝炎、粟粒性结核、伤寒、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后遗症等;高度肿大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
脊柱和四肢检查
一、选择题:
1.脊柱疾病常表现的体位为:
A.强迫蹲位B.强迫停立位C.强迫俯卧位D.强迫仰卧位E.端坐位
2.脊柱活动度最大的是:
A.胸椎B.骶椎C.颈椎和腰椎D.胸椎和腰椎E.骶椎和腰椎
3.下列哪项不是脊柱器质性侧弯的原因:
A.胸膜肥厚B.胸膜粘连C.肩部畸形D.胸部畸形E.椎间盘突出症
4.青少年脊柱后凸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常见于:
A.椎间盘突出症B.胸椎结核C.强直性脊柱炎D.脊柱外伤E.佝偻病
5.指关节梭形畸形常见于:
A.尺神经损伤B.进行性肌萎缩C.骨结核D.类风湿性关节炎E.风湿性关节炎
6.匙状指多见于:
A.先心病B.支气管扩张C.肝硬化D.缺铁性贫血E.肺脓肿
7.杵状指最常见的疾病为:
A.支气管哮喘B.慢性肺脓肿C.慢性支气管炎D.肺气肿E.心肌梗死
8.浮髌试验主要是检查:
A.髌骨有无骨折B.膝关节滑膜炎C.膝关节腔积液D.膝腱反射E.膝关节活动度
9.爪形手常见于:
A.尺神经损伤B.支气管扩张C.缺铁性贫血D.肺气肿E.风湿热
10.检查脊柱的正确体位是:
A.仰卧位B.右侧卧位C.左侧卧位D.坐位E.膝胸卧位
二、名词解释
1.匙状指
2.杵状指(趾)
3.膝内翻
4.膝外翻
5.浮髌试验
6.爪形手
三、填空题
1.脊柱叩击痛的检查方法有、。
2.脊柱病理性变形包括、和。
3.根据脊柱侧凸的性状,可将其分为和。
4.梭形关节表现为指间关节和呈梭状畸形。
5.一侧肢体肌肉萎缩常见于、和。
四、问答题
1.试述杵状指的临床意义。
2.试述脊柱形态及活动度的检查方法。
3.简述正常脊柱的形态。
4.简述脊柱后凸的原因。
5.简述浮髌试验的检查方法。
6.简述脊柱侧凸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E4.B5.D6.D7.B8.C9.A10.D
二、名词解释
1.匙状指: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2.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肥厚、增生,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膨大,称杵状指(趾)。
3.膝内翻: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两踝均能靠拢。如双脚内踝靠拢而两膝分离呈“O”形,称膝内翻,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4.膝外翻:当膝关节靠拢而两内踝分离,两小腿斜向下外翻“X”形称膝外翻。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5.浮髌试验: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左手拇指和其它手指分别固定在关节上方两侧并加压右手食指将髌骨连续向下按压数次,按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的碰触感,松手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见于关节腔积液。
6.爪形手:手指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等。
三、填空题
1.直接叩击痛间接叩击痛
2.脊柱前凸脊柱后凸脊柱侧凸
3.姿势性侧凸器质性侧凸
4.增生肿胀
5.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偏瘫
四、问答题
1.杵状指(趾)是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杵状指(趾)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杵状指(趾)临床常见于:(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2)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等。
2.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段向前凸,胸段向后凸,腰段向前凸,骶椎向后凸。从后面看正常人脊柱无侧弯,检查方法是医师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检查脊柱活动度时,被检查者取直立位,嘱其做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以观察脊柱的情况以及有无变形,已有脊柱外伤、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的病人,应避免脊柱活动,以防止损伤脊髓。
3.脊柱的形态:正常人直立时,从侧面观察,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明显向后凸;从后面看,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4.脊柱后凸的原因:儿童多见于佝偻病;青少年多见于胸椎结核;成年人多见于类风湿性脊柱炎;老年人多见于骨质的退行性病变。另外,外伤后脊柱骨折,青少年发育期坐姿不良,脊椎骨软骨炎也可导致脊柱后凸。
5.浮髌试验的检查方法: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检查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开固定在肿胀关节上方,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腔的积液不能上、下流动,然后用右手食指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体会是否有碰触感及浮起感。
6.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称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的原因:①姿势性侧凸:主要见于儿童期坐或立姿势不良、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脊髓灰质炎等。②器质性侧凸:主要见于慢性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及肩部或胸廓畸形、先天性脊柱发育不全、佝偻病等。
神经系统检查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参与共济运动:
A.前庭神经B.视神经C.锥体外系D.小脑E.大脑
2.关于眼球运动,下列哪个错误:
A.视神经参与眼球运动
B.眼球向外转动受限提示展神经受损
C.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损害
D.上睑下垂提示动眼神经麻痹
E.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运动受限提示动眼神经受损
3.锥体束损害的肌张力改变最正确的是:
A.肌张力正常B.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C.肌张力呈折刀样增高
D.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E.肌张力减弱
4震颤麻痹的病人震颤特点为:
A.扑翼样震颤B.静止性震颤C.动作性震颤D.老年性震颤E.细微震颤
5.出现病理反射是由于: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B.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C.脑干网状结构损害
D.锥体束损害E.基底节损害
6.下列哪项不属于交感神经的功能:
A.心率加快B.瞳孔缩小C.胃肠道蠕动减慢D.皮肤血管收缩E.支气管舒张
7.深反射不包括:
A.肱二头肌反射B.肱三头肌反射C.膝反射D.提睾反射E.跟腱反射
8.复合感觉不包括:
A.两点辨别觉B.皮肤定位觉C.位置觉D.形体觉E.体表图形觉
9.下列哪项检查不属于共济运动的检查:
A.指鼻试验B.跟膝胫试验C.轮替动作D.Romberg试验E.卧立位试验
10.检查Babinski征方法,正确的是:
A.沿足底外侧向前B.沿足底内侧向前C.沿足底中央向前再向内侧
D.划足底前三分之一E.沿足底外侧缘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
11.巴彬斯基征阳性的典型表现为:
A.脚趾均背屈B.脚趾均跖屈C.脚趾均不动D.下肢迅速回收
E.拇趾背屈,其他各趾散开
12.Lasegue征属于:
A.浅反射B.深反射C.病理反射D.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E.脑膜刺激征
13.肱二头肌的反射中枢位于:
A.颈髓1~2节B.颈髓3~4节C.颈髓5~6节D.颈髓7~8节
E.颈髓8~胸髓1节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征:
A.0ppenheim征B.Hoffmann征C.Gordon征D.Chaddock征E.Romberg征
15.下列哪项反射不属于浅反射:
A.角膜反射B.踝反射C.跖反射D.提睾反射E.肛门反射
16.65岁男性,右眼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左眼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应考虑:
A.右侧三叉神经损害B.右侧面神经瘫痪C.左侧三叉神经损害
D.左侧面神经瘫痪E.反射中枢病变
17.男性,45岁,体力劳动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检查:颈强直(+++),Kernig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B.小脑出血C.内囊出血C.脑干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名词解释
1.肌力
2.肌张力
3.深反射
4.浅反射
5.病理反射
6.脑膜刺激征
7.阵挛
8.Hoffmann征
三、填空题
1.舌前2/3的味觉由支配,舌后1/3的味觉由支配。
2.舌下神经一侧麻痹时伸舌偏向侧,双侧麻痹时伸舌。
3.肌张力增高分为和。
4.浅反射是刺激或引起的反应。
5.深反射是、刺激引起的反应。
6.浅感觉包括、和。
7.角膜反射的传入通路是,反射中枢位于,传出通路是。
8.浅反射包括、、、、等。
9.脑膜刺激征包括、、。
10.复合感觉包括、、、等。
四、问答题
1.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征。
2.简述肌力的六级分级法。
3.试述脑膜现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4.简述Lasegue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2.A3.E4.B5.D6.B7.D8.C9.E10.E11.E12.D13.C
14.E15.B16.D17.E
二、名词解释
1.肌力: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力。
2.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
3.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引起的反射。
4.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5.病理反射:锥体束损害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的异常反射又称锥体束征。
6.脑膜刺激征:为脑膜或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可出现防御反应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
7.阵挛:在有深反射亢进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为阵挛。
8.为上肢锥体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的中指指甲,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多见于颈髓病变。
三、填空题
1.面神经舌咽神经
2.患侧不能
3.痉挛性强直性
4.皮肤粘膜
5.骨膜肌腱深部感受器
6.痛觉触觉温度觉
7.三叉神经脑桥面神经
8.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9.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10.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形体觉体表图形觉
四、问答题
1.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2.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床上运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3.脑膜现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①颈项强直,被检者仰卧,用手托被检者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感增强。②凯尔尼格征,被检者仰卧,一侧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用手抬高被检者小腿,正常膝关节可伸达°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且伴有疼痛和屈肌痉挛。③布鲁津斯基征,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用一手托被检者枕部,另一手置于被检者胸前,使头前屈,阳性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脑膜刺激征阳性常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被检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一手置于被检者膝关节上,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抬高不到30°即出现自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常见于坐骨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炎等造成的坐骨神经痛。
心电图检查
一、选择题:
1.心电图的哪一部分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A.P波B.QRS波C.T波D.S-T段E.U波
2.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
A.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B.左上肢为负极,左下肢为正极
C.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D.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
E.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3.正常心电图在以下哪一个导联P波是倒置的:
A.Ⅰ导联B.Ⅱ导联C.avR导联D.avF导联E.V3~V6导联
4.心律失常的诊断,哪一项检查最有价值:
A.心脏听诊B.心电图C.心向量图D.心音图E.超声心动图
5.P波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部位除极引起:
A.左心房除极B.右心房除极C.左、右心房除极D.窦房结除极E.房室结除极
6.正常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
A.窦房结B.房室结C.His束D.左心房E.右心房
7.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
A.P-R间期B.QRS间期C.ST段D.Q-T间期E.R-R间距
8.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命名为:
A.S波B.Q波C.QS波D.qS波E.qR波
9.心电图上R-R间距平均25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
A.60次B.65次C.70次D.75次E.80次
10.下列哪项提示P波异常:
A.Ⅱ导联P波直立B.Ⅲ导联P波双向C.aVR导联P波倒置
D.aVL导联P波不明显E.V6导联P波倒置
11.心电图上U波明显增高临床上见于:
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钙D.低血钙E.低血镁
12.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高而宽B.P波增宽C.P波尖锐高耸D.P波出现切迹E.P波呈双峰状
13.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倒置B.P波增宽C.P波低平D.P波尖锐高耸E.P-R间期延长
14.诊断左心室肥大最主要的条件是:
A.QRS波增宽B.左室QRS电压增高C.心电轴显著左偏
D.T波倒置明显E.S-T段可抬高
15.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A.心率减慢B.S-T段下移C.S-T段抬高D.Q-T间期缩短E.可出现Q波
16.下列哪项反映心肌有损伤:
AA.期前收缩B.心动过速C.病理性Q波D.S-T段抬高E.T波倒置.
17.V1~V3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考虑为:
A.前间壁梗死B.前壁梗死C.下壁梗死D.高侧壁梗死E.右心室梗死
18.Ⅱ、Ⅲ、aVF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
A.前间壁梗死B.前壁梗死C.下壁梗死D.右心室梗死E.高侧壁梗死
19.前壁梗死出现梗死图形的导联组是:
A.V1~V3导联B.V3~V5导联C.V4~V6导联D.Ⅰ、aVL导联E.Ⅱ、Ⅲ、aVF导联
20.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缺血型改变主要是:
A.P波的改变B.QRS波的改变C.ST段的改变D.T波的改变E.U波的改变
21.心肌梗死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
A.前壁B.前间壁C.高侧壁D.下壁E.右心室
22.下列哪项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B.心房颤动C.心室颤动D.阵发性心动过速E.交界性逸搏心律
23.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
A.60~80次/minB.80~次/minC.~次/min
D.~次/minE.~次/min
24.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心率通常超过次/minB.心律十分整齐C.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25.目前我国引起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B.急性心肌梗死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缩窄性心包炎E.高血压心脏病
26.下列不是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与QRS波群无关B.R波频率大于P波频率C.R-R间距相等
D.P-P间距相等E.心室率多在30~40次/min
27.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A.心室率次/minB.心脏扩大C.QRS波群宽大畸形
D.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E.过去发现有室性早搏
28.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性的表现是:
A.心室率大于次/分B.P-P匀齐C.R-R匀齐
D.QRS波群增宽E.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29.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A.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次/分
B.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次/分
C.P波高尖,电压超过0.25mV
D.P波增宽,时间超过0.12秒
E.P-R间期延长,时间超过0.12秒
30.病人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次/分,QRS波时间0.10秒,R-R绝对整齐,应考虑:
A.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E.心房扑动31.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频率约~次/分,应考虑:
A.心房颤动B.心房扑动C.心室扑动D.心室颤动E.心跳骤停
32.男性,65岁,突然失语,右侧肢体偏瘫,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齐,心室率次/min,心电图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动过速D.快速房颤E.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名词解释
1.心电图
2.P-R间期
3.肺性P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
6.心律失常
7.R-on-T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
9.文氏现象
10.预激综合征
三、填空题
1.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标准电压为lmV时,心电图纸横向距离为1mm=,
纵向距离为1mm=。
2.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有、、。
3.窦性心律的P波在直立,倒置,P-R间期为。
4.Q-T间期代表,心率在6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5.右室肥大时V1导联R/S,V5导联R/S,aVR导联R/q或R/S。
6.左室肥大时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V5+SV1>,RⅠ>,
RaVL>,RaVF>,或RⅠ+RⅢ>。
7.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和。
8.最常见的期前收缩是,其次是,较少见。
9.心肌梗死根据其心电图变化特点一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0.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和。
11.急性心肌梗死后产生的三种心电图改变是改变、改变、改变。
四、问答题
1.简述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简述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依据。
3.简述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4.试述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5.试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6.简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7.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8.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过程。
9.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E3.C4.B5.C6.A7.D8.C9.A10.E11.B12.C13.B
14.B15.C16.D17.A18.C19.B20.D21.B22.E23.C24.D
25.A26.B27.D28.E29.A30.C31.C32.D
二、名词解释
1.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即称心电图。
2.P-R间期:指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肺性P波:高尖的P波,P波≥0.25mV,时间正常。最多见于肺心病及肺动脉高压时,故称为肺性P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发生时,包含期前收缩在内的前后两个PP间期恰为窦性PP间期的两倍,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提前搏动。
6.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7.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过早提前,落至前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上,为R-on-T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
9.即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有P波但其后无QRS波),脱落后的P-R间期缩短,然后再重复前述现象。
10.心脏在室上性激动沿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的过程中,激动可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先到达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这一现象称为预激综合征。
三、填空题
1.0.04s0.1mv
2.目测法振幅法计算法
3.Ⅰ、Ⅱ、aVF aVR 0.12~0.20s
4.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0.32~0.44s
5.≥1≤1≥1
6.2.5mv4.0mv(男)或3.5mv(女)1.5mv1.2mv2.0mv2.5mv
7.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8.室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9.早期(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期
10.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
11.缺血型损伤型坏死型
四、问答题
1.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①P波规律出现,钝圆型,在Ⅰ、Ⅱ、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②P-R间期为0.12s~0.20s;③成人频率为60~次/min,婴幼儿可达~次/min;④同一导联中两个P-P间距之差<0.12s。
2.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依据有:①左心室高电压的表现:RV5>2.5mv或RV5+SV1>4.0mv(男)或3.5mv(女);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RⅠ+RⅢ>2.5mv。
②QRS时限达0.10~0.11S,VATv5>0.05S;额面心电轴可以左偏,一般不超过-。④左侧导联段下移<0.05伴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和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2)QRS波群前多无相关P波;(3)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配对间期)恒定;(4)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4.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距不均的f波,频度~次/min;(2)R-R间距绝对不等;(3)QRS波形态一般正常,如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可增宽变形。
5.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仅部分心房激动可传导至心室。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传导至心室,周而复始;②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的RR间期;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长RR间期小于基本窦性RR间期2倍。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下传的PR间期恒定不变,PR间期正常或延长。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脱节,互不相关,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2)心房率>心室率。(3)心室逸搏心律缓慢,如心室起搏点在希氏束以上或邻近,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40~60次/min;如在心室内传导系统远端,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20~40次/min。
7.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1)坏死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显示弓背向上型的ST段抬高;(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8.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表现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T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变化;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以早搏形式出现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快速匀齐的QRS波,形态为室上型,频率在~次/min左右,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