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百花教授rdquo常定
2021-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置顶我
为你烧水,给你煮茶
她插的花,绝对不会只让你看一眼。
你轻轻的一瞥,就被牢牢抓住了。
那些叶子、那些色彩,呼唤着我们向更深的内在潜入。
在你读懂的时候,这束花和你的意识,都一起改变了。
有时候,它会呈现一种微妙的平衡,形成一种危险的张力。
你闭上眼,是一个美的整体在脑海中,并不像西方的花束,都是一朵一朵热烈的表情。
她其实不是在插花,是在画中国画。
她来自台湾,她叫常定华。
她所属的花道流派很中国——中华花艺,成立于年。虽然年头不长,但源头很久远。
她也爱喝茶、玩茶。
她的花和她的茶会,把多前来自六朝时代的大写意之美,带入了现代的生活。
插花,是学习
如何做好母亲
11月初的一个夜晚,我们在厦门采访了常定华教授。
她的工作室,核心处是一张大大的茶台。背后,一幅写意狂草“天地有大美”,恣意奔放。
往里走,各种充满自然气息的花材,散落各处。
一大蓬一大蓬说不出名字的小红果、小黄果,把一方秋意结结实实安顿在了这个大房间里。
常老师一听我们没吃饭,连忙说,给你们煮一碗面吃。
说着,她扭身就进了厨房。
一会儿,一大锅香喷喷的面端了出来。
这碗面,看起来,颜色各异,闻起来,香气扑鼻。
她说:“你们有福气了,几位外地学生寄来的不同食材,碱水面、土鸡蛋、海参,都在这里,很好吃的,试试看。”
如此配色、配料的面,放在碗里,竟是十分雅致。
我们的话题,就从生活的雅致开始。
常定华很喜欢《浮生六记》里的芸娘。
芸娘是雅致的中国古典女子。
沈复《浮生六记》中,描写芸娘制作荷花茶: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喝完了夫人的香茶,兴致盎然的沈三白还发明了剑山,插起两三枝荷花。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
这,便是现在插花课里的常客——“剑山”。
喝着荷花芯里睡了一夜的茶,再插上一束荷花,这样的雅致生活,常定华希望属于她的学生们。
常定华说,古汉语里,中华的“华”字与“花”字相通;到宋代,插花更是与点茶、焚香、挂画,一起被列为文人“四艺”。
她谈唐代李煜爱办花展。
每逢春盛,李后主都会在梁栋窗壁上,插上美丽的花,并且对外开放参观。
花展的名字也十分雅致,叫“锦洞天”。
“这么多典故,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更加雅致。雅致可以让你的生活改变。其实,我们的智慧,都是因为生活的点滴创作出来的。”
越来越多年轻的女性学习插花。
常定华认为,学插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做好一个母亲。
“学插花大部分都是女性,可以透过插花来了解什么是传统。”
母亲对生活的洞察,对美细腻入微的感知,往往会带领一个家庭,进入浪漫、雅致的精神世界。
常定华的花艺作品中,每枝花都有地位。中华花艺的“客枝”,代表协调、和平、平等,被称为母亲。
虚实相生
无花处皆为妙境
常定华很喜欢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她认为,中华花艺和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讲究构图和留白。
“很多人说,插枯山水由繁入简很容易,由简入繁很难。国画也是一样的,要有留白之美。”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云: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成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精辟论断。
论画面空间的这一观点,也是常定华对插花空间的处理方式。
她说,“插花时候,我们会产生两种态度。第一是素,素淡才会美;第二是含蓄。”
虚中求实,实而不闷;虚实结合,乃见空灵。
这,就是中华花艺和中国山水画一样的魂。
常定华说,中华花艺分为写景花、理念花、造型花、心象花四大花形。
其中,心象花和国画最为接近。
?常定华作品:風采-造型花
?作品欣赏:高兀,瓶花
?作品欣赏:深水無痕暗角處,無事
?作品欣赏:十一種插-瓶花
?作品欣赏:孤戀岸邊擱淺處,雙喜意願和-理念花
黄公望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倾注心力完成了《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的每一株植物是有血有肉的,有你想象不到的东西。
“我的学生要去了解历史。学花不是只把花插好,而是学历史,学生活和态度。我觉得生活的态度很重要。”
对稻田的体验
是诗的境界
和常定华的初次相识,是在热河饮马川的草木集。
她是我们见过的最不一样的花艺老师。
多人,顶着秋日午后的暖阳,歪歪坐在稻草垛上。
常定华的10位学生,头戴花环,像花仙子一样莅临人间。
她本来准备了非常多名贵的花材。到了稻田,突然觉得这山间的稻草、红蓼、南天竹、狗尾草……,竟才是极美的。
那么多的人,跟随她体验了稻田里的诗意。
一束就地取材的稻草秸秆,加一些红色黄色的叶子、一枝小红果,被花仙子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大家忙碌起来,每个人都在编织着如梦一样的花环。
“生活就在大自然里。我们看到的花花草草,都可以成为花束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贵的,但依然是美的。”
头戴花环的常定华,一脸笑容。
她站在蓝天下、稻田间,俨然是一首秋日的诗歌。
“花对我真正的意义,是让我学会从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走出來,开始去观察他人的生活,观察这个世界…”
她的花艺分享课,通篇都在讲美。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梵高的《向日葵》都来了。
淡雅的远山、强烈的色彩,都是内心沸腾的生命力。
“不管什么颜色,只要眼睛看到的就是属于自己的,不用在意别人的评判,美和丑是没有绝对的。”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雪花飘过的一霎那,阳光洒下的一霎那。花败了,枯萎了,那也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去接受,要去感受。”
一场花艺分享,在美学中升华。
小小一瓶花
为天地立心
中华花艺是一个特殊的花道流派。
曾任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的黄永川教授,年办了第一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展”。
这是唐宋以来首次有系统的介绍和展示中国古典插花。
年,黄永川在台湾发起成立了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
中华花艺的精神内核,是“为天地立心”。
小小一瓶花,中国人的哲学、文化、伦理,都在里面。
?常定华作品:春風雨露霜雪飛-心象花
黄永川先生说,当你插花时,天地就离你那么近。所以中国人的插花是一种大抱负,又有在天地面前的谦卑与包容。
这样的理念,和日本花道是不同的。
常定华说,日本花道和日本武士道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讲究的是君臣、修炼、服从。
中华花艺,有自然、有生活,有自我。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和谐、圆融无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华花艺学习的时间很长,一般七年才能出师。
这七年内,学生更多学习的是感知生活、改变生活的能力。
因为习得了美的奥秘,她们的容貌、她们的家庭,都开始优雅起来。
常定华的一个学生说,跟着老师插花,除了发现生活的美,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获得更多美好的东西。
想想,一个被职场和家庭双重压迫的女性,插花后开始有笑容了,脸不紧绷了,生活有色彩了,桌子上的东西不杂乱了,干什么都不再随便了。
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中华花艺
是祖先精神的大写意
常定华的眼中,西洋花艺重色彩,日式花道重形式,而中华花艺是一种意境。
是跨越时空的、活着的、变化无穷的《富春山居图》,在一个跨越年的时空胶囊里大写的意境。
这个意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手眼身法”习得的。
“手”,是手上的功夫。要扎实,要反复历练。
每一位习花人,经七年的修学与练习,方可获得授课的资格。
每一位学生,在未达到老师的标准前,不可私自展示作品。
七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中华花艺,却在传承中打造着最柔软有力的灵魂。
“眼”,是对色彩的捕捉。要敏锐、要包容。
中国有五大正色,青、白、朱、玄、黄,透过五色,会产生很多变化。
中国的老祖先认为,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就是“金、木、水、火、土”,而万物之间又有“阴”与“阳”,互相对立、互相消长。
眼睛对花的捕捉,因缘际会,会产生很多变化。这也是阴阳五行作用的结果。
“身”,是插花者的面容,是人之相。
面相的改变,就是会笑了,放松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