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2018-5-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很多朋友在抱怨,
想减肥,又不想通过各种减肥药物,
身边又没有专业的医师指导,
想要减下来,真的不容易~
今天我们营养科专家
给我们讲讲,肥胖和减重那些事儿
肥胖,居然是一种病?
肥胖是机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并过度积聚而引起的代谢失衡。
近年来全世界的肥胖人口持续增长,据统计全球约有6亿的肥胖成人和1亿多的肥胖儿童。年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达到万人,女性肥胖人数达到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胖子数量最多的国家。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美国医学会也指出:“肥胖是一种涉及多重病理生理学因素的疾病状态”,并强调“需要一系列干预方案的来治疗和预防。”
肥胖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小觑,大量研究显示,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滋生的土壤,肥胖的人易患多种慢性病,其风险较体型正常者明显增高。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代谢相关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
另一类是非代谢性疾病,如骨关节受损(脊柱、膝关节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等等。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健康!
01
对生育的影响
年美国的研究提示:与体重正常的父母相比,肥胖父母怀上孩子要花上长55%~59%的时间。肥胖之所以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是因为其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等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从而导致排卵障碍,影响卵子和胚胎质量。此外,肥胖还使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于男性来讲,肥胖会直接影响性功能和精子的质量。
02
对后代的影响
匹兹堡大学10年的研究发现:母亲孕前BMI与小孩智商负相关,也就是说,孕前肥胖者后代智商相对较低。国内研究结果与之类似。年美国的最新研究显示,父亲或母亲的肥胖对儿童社交能力、精细动作都有不良影响。此外,肥胖父母往往对下一代的行为习惯有着不良影响。
所以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还关系到生育能力和下一代的健康。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超重?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一是计算体质指数(BMI),即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个值大于28则属肥胖,如果小于28但大于24kg/m2属超重。
二是测量自己的腰围,成年男性腰围大于85cm,女性大于80cm就可以初步认为有腹形肥胖。
如果要做准确的诊断,可以在营养科的减重门诊做人体成分的测定,全面了解身体肌肉、脂肪的比例和分布状况,判断是否肥胖及类型。
减重方法介绍和对比
减重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较为普遍的有运动、节食、抽脂、针灸、手术等。
原来肥胖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
非药物体重管理有这么多好处!
最激动人心的福利来啦!
医院非药物减重门诊
已经开诊啦!
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
专业定制您的“减重”套餐。
开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开诊地点
医院门诊四楼-临床营养科
陈星海非药物减重门诊特色
减重目的是改善机体代谢和预防疾病,而不是单纯为了减轻重量。市面上流传的减重方法很多,但其中不少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甚至以损害健康为代价,所以减重治疗需谨慎,切忌胡乱“抄别人的作业”。
多项研究证据表明,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仍是目前有效、安全的基础治疗。对于轻中度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更是最基本的一线治疗方案。
符合规范的医学减重有着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科学的方法,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肥胖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方案也需个体化,这就要求减重指导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所以想减重的话,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
我院非药物减重门诊由临床营养科开设,吴静主任擅长于各种肥胖、三高等代谢疾病的营养防治,孕产期营养、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乳腺疾病的营养管理,已收集部分成功减重案例。
本门诊主要通过调整饮食营养结构(使用代餐替代部分食物),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从而达到减重降脂的目的,全程不使用药物。采用的医学营养减重方法已得到临床验证,具有效果明显、实施简便、饥饿感不明显的特点;另外还配备有体重管理师通过APP与患者保持沟通,全程指导监控,及时解答减重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性,减重前医生需要详尽了解减重者的病史、饮食史,做必要的检测,评估是否适合营养治疗后才开始干预,减重过程中还会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无痛”减重,你心动了吗?
生命不息,
对美好的追求就没有理由停止。
如果不甘于现状,
那就行动起来。
你不瘦下来,
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美。
专家简介
吴静,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膳食营养学成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常委;全国中西医结合第一届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营养学会新疆营养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为地市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临床医疗的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营养支持和治疗、预防疾病的经验,擅长: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外科疾病等各类疾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等,孕产期营养管理、营养不良、亚健康等的营养治疗;尤其对危重症营养、围手术期营养、肿瘤营养、儿科营养、孕产妇营养等营养不良患者不同时期的代谢调理和代谢支持的有独到见解,术后的快速康复疗效显著,完成了几千余例与营养代谢相关疾病患者的救治。参与省级科研一项;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获得院级科技成果二、三奖多项,在研院级新技术新项目多项;编书4本,参与指南编写。
赞赏